中药汤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观察
2019-09-24周兵
周兵
430000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因结肠动力障碍而引起的传输速率减慢、排便困难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这是功能性便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占功能性便秘发病率的45.5%[1-3]。由于病因不明,且缺少有效的根治方法,被WHO确定成国际性难治疾病。本文主要分析中药汤剂对STC 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STC患者100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 例。研究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5.7±3.9)岁;体重55~80 kg,平均(70.6±5.8)kg;病程5~13年,平均(8.4±1.1)年。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2~65 岁,平均(44.8±4.6)岁;体重54~80 kg,平均(71.2±3.2)kg;病程6~14年,平均(8.8±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研究组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麻子仁15 g,白术15 g,杏仁10 g,白芍15 g,山药30 g,肉苁蓉12 g,生地黄30 g,郁李仁15 g,玄参30 g,枳实10 g,厚朴10 g,甘草6 g,当归12 g。以上药物浸泡后煎煮,其水煎剂分早晚服用,200 mL/次。②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在饭前服用,3次/d,10 mg/次。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治疗前后72 h 结肠传输标志物排出情况及治疗效果。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10.23±2.18 2.08±0.37对照组 50 10.37±3.10 7.47±2.38 t 0.261 2 11.778 6 P 0.794 5 0.000 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留标志物数目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留标志物数目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4.23±1.01 2.11±0.26对照组 50 4.04±1.02 3.56±1.42 t 0.475 7 7.036 0 P 0.635 4 0.000 0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两组治疗前主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留标志物数目比较:两组治疗前残留标志物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残留标志物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STC 的临床特点主要是食物在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对于纤维素及缓泻剂治疗的反应较差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该疾病主要属于中医学中的“便秘”范畴,其病机属于肠道气机的郁滞及大肠的传导失常、燥热内结及津液不足等,涉及脏腑虽然主要是大肠,但也同时与肝、肾胃、肺、脾等脏腑的功能失常有着密切关系,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大肠的传导无力及脾失健运为STC发病主要原因,而脾虚是其发病的根本,大肠的传导无力是其发病之标[4-5]。本文研究中自拟的中药方剂中的生白术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补而不滞。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征积分及残留标志物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中药汤剂对STC 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