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时空观念 构建系统知识

2019-09-12郭静雯

考试周刊 2019年58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复习课

摘 要:时空观念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事件的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关注时空观念是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前提。在初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本文从重视异时同空,理清时间脉络;把握具体时空,构建知识框架;聚焦同时异空,形成系统知识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构建系统知识。

关键词:初三历史;复习课;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观察、分析事物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它是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掌握的重要观念。

一、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一) 基于历史学科特征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任何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能离开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有明确历史事件的时空框架,才可能对历史事件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表明,良好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脉络,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基于课程改革理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可见,课程标准中指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由此,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应落实到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

(三) 基于历史教学现状

在初三复习阶段,学生面对繁杂的复习内容,普遍缺乏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首先,大部分学生在科目繁多的情况下,不能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而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其次,不少学生将知识点割裂开,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不能将历史事件进行横向或是纵向对比;再次,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信息记忆模糊,甚至出现混乱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初三复习课教学中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是迫切而必要的。

二、 初三歷史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途径

在初三历史复习阶段,时间紧迫,知识点繁杂。作为历史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就要有明确的复习思路,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由此,时空观念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体会。

(一) 重视异时同空,理清时间脉络

康德认为:“就历史现象而言,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演变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联系性,总是后承于前,不断地更新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着,这就是历史的时间性。”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只有具备一定的时序观念,才能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由此,在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之间的联系。

时间轴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整理特定空间下发生的历史事件的一种方法。在初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建时间轴。时间轴的创建要基于相关历史事件,力求清晰准确。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理清历史进程,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图是笔者以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为例绘制的时间轴: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时间轴

笔者要求学生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填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战场发生的重要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重要史实,理清历史线索。在时间轴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939年至1941年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1942年后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了什么启示?通过时间轴,学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相关事件,体会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的结果,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重要史实,又加深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

(二) 把握具体时空,构建知识框架

列宁认为:“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必须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历史事件的呈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但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空间上也有联系性。因此,在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仅是让学生识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特定的历史事件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如果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脱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就很容易对历史产生误读甚至是曲解。

因此,在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上,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从整理上把握历史,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在复习《经济大危机》时,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理清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意法西斯专政之间的关系,明确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理解对美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整个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将重大历史问题置于时空框架下,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历史发展的线索。

除了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充分使用黑板或电子白板技术,引导学生绘制简易地图。例如,在复习“隋朝大运河”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指导学生在白板上画图。

通过地图绘制,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路线有清晰直观的认识,明确大运河的起止点和各河段名称,从而进一步理解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加强隋朝统治,有助于加强南北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三) 聚焦同时异空,形成系统知识

张庆海先生认为:“历史上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历史学科的知识本身是构建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才能对历史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如果只谈时间观念而不谈空间观念,那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只是模糊理解。

在中考第二轮复习阶段,笔者设置“14~17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这一专题,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的形式,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对中西方的社会转型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发展,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废丞相,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与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逐步确立,民主政治序幕就此拉开。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表格中同時异空的对比,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西方在14~17世纪逐渐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而中国则是在闭关自守中逐渐落后于西方。同时,学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全面认识中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差距,进一步理解步入近代后中国不断衰落和西方国家不断崛起的原因,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雅尔塔体系下的中国与世界”这一专题,梳理1945年至1991年之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是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实力对比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一重要命题。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关注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所带的2018届初三年级历史成绩突出,在质检考试及中考中均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理顺历史发展线索,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分析和判断。作为初三毕业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郭静雯,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复习课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