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2019-09-12郭彩琴

考试周刊 2019年58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课程改革作用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抓手,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成为时下小学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执教经验,提出了“小学课程同课异构”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作为研讨对象,研究其对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并借此平台与诸位同仁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以求更好地改进此教学方法,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活化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同课异构;课程改革;作用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某一节课,在使用同样的教材,面向同样的教学对象的情况下,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自身教学风格的特点以及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自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思路。

一、 为教学艺术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受教师个体自身知识水平、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经验以及个人情感与价值观取向差异化的影响,同样的一门语文课程,让不同的教师面向同样的学生去讲授,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分配下,每个教师只需要做好自己班级的教学工作即可,这种教学分配制度显然没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使教学分化过于严重,教学资源的合理性较差。“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恰恰是打破了这一规则,用新的教学角度阐释了教学艺术的新内涵。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可以直接加入对方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去,以之为鉴,分析对方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做好自身的教学反思工作。这样一来,同学科不同教师个体之间可以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探讨,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高效的教学模式与风格特色。

二、 深入推进教学研究,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过程作用

应试教育模式下,各门课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教学重点放到对教学结构的考评上,这实际上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体验,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它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升,背离了现阶段大力提倡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课程教学的重心逐步转移至教学过程体验上。同样的一节课,要让多个教师来讲授。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做好大量课前预备工作来帮助自己吃透书本、挖掘教材、合理把控对教材文本内涵与外延知识的度量上,以此来体现差异、彰显不同。由于强调课堂过程体验,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上,而是更加看重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理念、教师观以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便从根本上抓住了优化当下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水平的关键点。

三、 发挥出促进教师及教师团队专业化成长的双重作用

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充分地考虑到了相同学科不同教师之间客观存在的教学差异,体现出“以师文本,尊重差异,多面合作”的人本观念。以往的集体备课模式下,由于教学目标过于同一,标准过于统一,缺乏对教师个体差异的关注,加之教学评级、评价机制标准单一化,很多教师往往会趋同于学习行业内的“明星教师”“教学新秀”,而放弃了自己的擅长优势。同课异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身优势,这实际上是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开放、包容的沃土,能够有效地处理教师个体与教师团队之间的关系。

四、 衍生出对比教学新模式,有效地集中了教学智慧资源

对比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评价模式。在“同课异构”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多个教师面向同样的学生群体,讲授同样的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对比分析不同教师之间在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手段上存在的差异。基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教学差异,就能够准确地结合不同教师个体的优劣势特点,合理规划分配现有的师资资源,起到集中资源、扬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以我校刘老师和李老师共同讲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两位老师的教学同中存异,各有千秋。

刘老师采用问题导入,抛砖引玉,用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逐渐步入正题。

师:本文是谁在回忆谁?

生: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

师:是什么让作者对16年前的事情仍记忆犹新?

生: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捕日。

师:仔细品读课文,看文中哪些内容令你感受最深,并说一说为什么。

李老师采用情境创设法,并借助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李老师先是在教学大屏上展示了一张课文的插图,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師:看了课题你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

师:你们想知道这是谁写谁的回忆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好吗?

……

“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改革措施的大力推行,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革新了传统语文教学形式、汇集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智慧,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动能,对小学课程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推进和引导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傅吉柱.“同课异构”,夯实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础[J].安徽教育科研,2019(3).

[2]高翠微.同课异构,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异彩纷呈[J].新课程(上),2018(8).

作者简介:

郭彩琴,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课程改革作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