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蔡晓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蔡晓红

摘要:情感教育是利用各种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目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怎么样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说,旨在让学生具备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让他们获得更加健全的人格。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无论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培养能力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都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1】

一、创造情感氛围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弗洛姆的一篇作品,节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我让学生谈看法。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也是有条件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倾向于母爱具有无私性。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很多同学对父亲的爱存在着一种认识的误区,而我原先没有将重点放在父爱上,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我顺势利导,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父亲,结果我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妈妈的更爱自己的,而父亲总是那么深沉,不太容易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心和爱护。这个时候,我知道,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了,于是,我让他们从文本入手,找找关于父爱的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然后我再结合生活实际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我告诉学生,选定六月过父亲节是因为六月的阳光是一年之中最炽热的,象征了父亲给予子女的那火热的爱。

或许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父爱,总是表达在无声处。我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都挺好》的一个片段,里面的苏大强最后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刚刚吃过饭,刚刚打了水,可他唯独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女儿买练习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这个一直沉默的父亲,内心深处对女儿深沉的爱。看完电视剧片段后,我再深情地为他们讲述父亲对儿女的付出,我发现很多学生眼中闪着泪花。

接着,我又在ppt上面出示了朱自清《背影》里的一段文字,我先为他们深情朗读,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在离别的车站,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过多的安慰,那沉默的爱浮现在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中,显露在父亲抱回的朱红色的橘子里。很多时候,我们的父亲也是沉默的,父爱如山般沉默,和我们的父亲交谈,他不言語,并不代表父亲不爱我们,那些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父爱,如山一般沉稳,又如山一样悄无声息。

接下来,我又给他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也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爸爸,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于是他的父亲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父亲,把我们送到了以“差异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为办学思想”的魅力广外,在这里,我们广外的每一个学子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一方沃土。

最后,我发出倡议:让我们牢记父母的嘱托与教诲,勤奋学习,完善自我,以健康茁壮的体魄承载父母的谆谆教诲,以乐观开朗的心灵铭记父母的殷殷期望,让我们做新时代的新青年,认真踏实学习,铸就良好品质,将父母的恩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不断进步的自己,不断成长的自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再让他们写一写父亲,用笔抒写对父亲的感恩感激,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同学对于父亲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更能体会父爱的深沉。

二、挖掘文本魅力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鼓励他们去主动地发现和积极地探究,教师点拨引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处处有魅力的。

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主人公别里科夫把自己即使是在大晴天也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他因循守旧,害怕新生事物,就把自己的思想极力掩藏起来,就连睡觉的时候都把自己蒙得严严实实的,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学生难免会发问:这个人好奇怪?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好奇,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再顺势提问:为什么他这么怪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着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呢?由此以来,学生就会在情感上产生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文本的内涵,唤起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陈情表》这篇经典之作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的真心、真意和真情,进行情感教育。我提问:本文陈了哪几种情?并展示了一组提示性词语:苦情、恩情、忠情、孝情、亲情、处境、心愿……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涵,进而展开讨论。由于问题很好地贴近了课文和学生实际,而且又有了详细的提示语,因此学生能很好地深入课文思考探究。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样的情感教育是很成功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那样一个令沈从文念念不忘、令我们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引导学生就先了解湘西的民俗。让同学们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端午节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们穿了新衣服,还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这一天还可以吃鱼吃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感,我追问学生:你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更巧的是学生中刚好有同学去过凤凰古城,于是我让他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做了ppt,有精美的图片,还有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再结合文本,学生便了解了端午节在湘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对故事里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由此我们便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我也趁机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我们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开放和流通是四通八达的,如何去甄别、筛选、判断、吸取,这都需要一种眼光,需要一种智慧。于是,我们需要从鲁迅先生那里去汲取智慧。拿来主义的思想意义是很深远的,对我们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我提出一个观点:现在的中学生都很喜欢上网,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学生上网的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通过辩论的方式,学生深刻地领会了拿来主义的内涵,懂得怎样选择,怎样取舍,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朝气和活力,也要充满生活气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我们的爱心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始至终都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军.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EB/OL].北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9[2009-12-8]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