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为小班幼儿插上科学探究的翅膀
2019-09-10栾小花
栾小花
关键词:小班;绘本活动;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01-02
近几年儿童绘本阅读成为大家追捧的热点,但很多绘本教学活动都是以理解故事、体验情感为主,却忽略了画面中的科学元素。因此我尝试将绘本中的科学知识点作为活动重点,借助绘本阅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不但体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幼儿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将故事阅读与科学教育完美结合,既体现了科学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又突出了故事教学的趣味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本文以幼儿园小班绘本《好听的鼓声》为例,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将幼儿的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相互验证,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之路。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借鉴。
1.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
(1)关注幼儿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当孩子们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声音时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声音?”。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围着小鼓讨论起来:“为什么用棒子敲鼓就会发出声音?”“小提琴用手拉也能发出声音。”“你能发出声音来吗?”……涵涵用小脚跺了一下,辰辰用小手拍了一下,其他幼兒也模仿了起来。孩子们对发出声音的物体产生了兴趣,他们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讨论、交流,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时我们尊重并支持幼儿的想法,将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从中提炼出具有科学探究价值的内容来组织活动,于是小班科学探究活动《好听的声音》就在孩子们的兴趣中产生了。
(2)整合幼儿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孩子们对声音有着一定的经验,有的幼儿知道“声音有好听的和难听的”。有的幼儿说“下雨的时候会有声音”;有的幼儿说“风吹树叶时也有声音”;有的幼儿认为“每个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但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所获得的经验也各不相同,如何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提升,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陪伴,孩子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声音的资料,“声音在妈妈做出美味的厨房里”、“声音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声音在我弹奏的钢琴里”、“声音在我走过的平衡小桥上”、“声音在我玩过的皮球上”等活动,然后我们将班级幼儿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在分享其他幼儿的经验中提升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3)投放丰富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随着经验的提升,孩子们对能发声的玩具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如何将探究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我们开始了新的探索。首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并收集了各种材料,例如:塑料瓶、石子、米粒、豆子、棉花、吸管、回形针等,尝试并感知不同材料在同一种容器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然后引导幼儿将知道的东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示在互动墙上:“石子在瓶子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在同样的瓶子里,红豆装得多,声音听起来像打鼓一样”、“棉花太轻了,它不会发出声音,如果棉花里装上豆子,它就能发出声音了”、“重的东西在瓶子里会发出‘砰砰砰’的声音,轻的东西在瓶子里发出是‘沙沙沙’的声音”等等。
在科探区里,摆放了游戏《芝麻跳跳》的道具,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们感知物体通过振动而产生声音。一次宸宸拿着小棒兴奋地敲了几下,没一会儿就无趣的放下小木棒,去玩别的游戏了。游戏结束后,我问宸宸:“为什么不想玩这个游戏,宸宸说:“不好玩”。我们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化成简单的科学玩具操作,可是孩子们为什么还觉得不好玩呢?可能是操作的材料虽然真实,但是比较简单且不精美,激发不出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对操作材料和玩法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引导幼儿用彩泥把碗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看到自己做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区域里,参与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跳得矮?”“为什么声音越大就跳的越高?”从孩子们的问题里发现他们是真正的对活动产生了兴趣。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又请孩子们收集了碟片和木块,让孩子们感受材质不同的物体振动后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从中获得新的经验。
(4)借助丰富的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孩子的学习伙伴。我们也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与幼儿一起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录音工具,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录下来。希希还把医生妈妈请来给大家介绍听诊器、胎心仪怎样把声音扩大。在医生妈妈指导下,孩子们很快学会了用听诊器听心脏跳动的声音。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胎心仪怎样把声音放大,我们还请来了正怀孕的张老师,先让孩子们听一听张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有没有声音,再请医生妈妈使用胎心仪,“咚、咚、咚”有力又有节奏的胎心音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希希兴奋地手说:“太棒了!听诊器放大的声音只能一个人听,胎心仪放大的声音大家都能听到。”随着声学探究的深入,我们还增设了拆装区和制作区,及时投放家长收集的材料,如:儿童电话机、音乐盒等,我们还定期邀请家长来指导幼儿制作或修理一些发声的玩具,从而将活动纵向深入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幼儿探究活动的思考
在绘本活动中,我们将探索权全部还给幼儿,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权,体现了“孩子探索在前,教师总结在后”的教育思想。通过这一绘本主题的学习实施,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幼儿对于周围环境中现象的变化更加好奇了,愿意将自己发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奇妙、探索、发现的世界。通过活动也增进了社区、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许多家长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和疑问,整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丰富、适宜、有挑战性的材料。其次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个别幼儿,把握时机进行适当引导,用鼓励的语言和行为来激励幼儿积极探索,并组织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以观察者、鼓励者、倾听者、合作者的身份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从而构建起新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社区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优化科学探究活动。教师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与幼儿一起“做科学”的同时,积累相关科学经验,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王莺.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与支持策略[J].福建幼儿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