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9-09-10徐梅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职能行政

徐梅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转型,此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暴露自身的弊端,突出表现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公共服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还要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与重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规范政府行为,做好行政管理,从各个细节入手,共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打好基础。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议题,表现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于党的17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思想及指导原则等多项内容。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与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宝贵且丰富的经验,这对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与改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仅有利于政府完成职能转型,还可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

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符,也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有利于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及服务能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每次改革均以服务于社会及经济发展为前提,致力于协调经济及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还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改革的过程也是权力进行再次調整的过程,利益会在改革过程中重新分配,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协调保障体系的方式分配利益、规范权力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摩擦,化解矛盾[1]。在先后进行的多次改革当中,我国市场行为及政府行为初步规范,地方与企业、政府及市场之间的关系逐步协调,但是流程化不足、胜任力不够及安全问题突出等,仍旧影响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结合区域内发展现状,客观分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弊端与优势,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解决重大问题,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寻求路径。

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对的问题

(一)改革现状

过于关注经济管理职能的问题普遍存在,究其源头是地方政府并未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准确的划分,认为自己只要带动区内的经济发展即可,真正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却被忽略。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前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协调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意识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发挥其价值。部分地方政府将发展经济作为唯一的建设目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们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此外,实际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缺乏理论指导。一直以来,都是以长久积累的工作经验为前提进行管理,致使行政管理偏离预定轨道,发生不必要的失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理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并不完善,未达成预期的目标,多地政府仍以经验为主进行行政决策,这种决策方式过于主观,不仅影响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还影响了人们的知情权和参政权。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职能层面

政府的行政职能由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即社会职能四个部分组成,要想维护人们的利益,必须准确地把握上述四种职能。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政府应意识到时代及社会发生的变革,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适当的革新。但是普遍存在的职能停滞不前的问题,导致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间出现矛盾。公共服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其核心内容,必须树立牢固的思想观念,准确把握自身的行政职能,达成为公共服务的目标[2]。

2、结构层面

政府结构层面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还与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之间有所关联。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基本结构及主体结构作为指标划分政府结构。无论是基本行政结构还是主体结构中,都存在影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是基本行政结构,大量涌现的新型政府层级模式催生了多个地级行政区,另外,受到人口密度及经济产量的影响,各地区出现逐级、汇报反馈的问题,只有协调各政府层级,重视发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以免影响政府的基础职能。其次是主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主体结构过于单一,加之人员老化及职位过多等问题的影响,致使政府机构出现过于冗杂的问题,各项工作的协调难度大幅上升。此外,设置过多的领导职位导致各项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极大地削弱了政府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改革方向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要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还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切实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发展战略及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打造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逐步转变自身的职能,整合政府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另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其本质需求,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府职能得以合理配置,挖掘其潜在价值。地方政府的行政运行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而是存在潜在的联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应遵循行政运行的潜在规律,绝不可以脱离民主行政、廉洁行政为代价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领导,主动转变职能,合理分工,科学分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至实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二)制定改革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多个纬度,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物质文化更是大不相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与改革,不仅要遵从党中央的领导,还要以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为目标,综合考虑区域内的发展情况,判断不同因素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造成的影响。政府在做出行政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公示及专家论证等多个环节,最后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体现民主化及科学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想达成预定的目标,必须在改革前树立明确的改革目标,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以便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改革时切忌“一刀切”,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站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维护改革的稳定性,提升行政管理体制的实效性。

(三)寻找关键点

针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目的是重新分配利益机制,协调政府与市场及人民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政府的利益,无论是各个部门还是各级政府,都在利益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也是完善利益机制的过程,以便协调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离不开各项细节的配合与支持,只有针对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深各级政府之间的联系,确保信息在政府之间有效的流通,提高资源利用率[3]。因此,地方政府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时应找准关键点,加深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为改革的深化提供必要的动力。政府职能方面,则是可以通过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保证各级政府在政府行政管理上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还需要协调政府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和谐的发展关系。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响应党中央的领导与号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核心全面发展深化改革。此外,地方政府應意识到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协调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基于此,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就其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对的困境,以便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打造现代化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李树林,马一凡.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4(5):53-54.

[2]张金亮.新形势下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7(4):33-35.

[3]柏必成.对深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260-261.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职能行政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