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高考下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9-09-10彭雪峰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新高考高效课堂

彭雪峰

摘 要: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高效课堂渗透学科思维,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与实践,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学科基本方法、技能,逐步养成大胆开拓与创新的思维和心理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素养;高效课堂

新高考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形式灵活,内容新颖,形成了开放、自由、活泼的授课方法和学习方式。怎么样在不拘一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构建认知结构,完善认知体系

“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程的基础目标,利于学生高效地参与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达成以上目标,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则难以完成相关任务,更不要说将相关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注重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储备必要的知识作为基础。如要归纳某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就需要有如下的认知结构:1.地形的空间排列方式;2.地势的起伏状况;3.地形的类型组成;4.有无特殊的地貌类型。否则,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对归纳某个区域地形特征就处处受阻了。只有学生有了这些认知结构之后,他们才能就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归纳问题轻而易举地得到结论。

二、引导抽象概括,实现思维深化

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地理事物、地理过程本质属性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抽象逻辑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提拱若干地理事实材料,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形成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入手,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接着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解释: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再近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前面所述自然现象,哪些主要是自转结果?哪些主要是公转结果?通过这样步步设疑,学生就会逐步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而一一得出结论。在这样的观察分析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能力。

三、情境设置教学,培养思维广度

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些都不可缺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应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在枯燥复杂的地理理论和学生潜意识的兴趣之间建桥搭路,唤醒学生探索的激情。如“洋流”一节是教学难点。我这样设计案例: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之后,于2007年7月份抵达英国海岸。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1000英镑。接着设问:这批鸭子是怎样从中国抵达应英国的?(提前布置,查找资料)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很快投入学习的热情中,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形成了热烈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小鸭舰队”是借用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白令海峡、北冰洋洋流、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抵达英国海岸的结论。

四、案例探究讨论,实现知识迁移

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分析,从而拓展课本思维的课外迁移。如流域的开发,涉及全世界不同河流的开发,但课本只是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为例。怎么能使知识得到迁移,学以致用呢?在学完田纳西河流域后,可让学生借鉴田纳西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来谈谈湘江开发问题:开发的方向、内容、开发的效益,重在效益方面。在效益方面给出了三个大框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学生去查资料,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生态价值——防洪,减轻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轻水土流失、乱砍滥伐、土壤侵蚀的生态灾难,有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的改善。社会价值——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库区经济的发展。经济价值——航运、发电、灌溉。库区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人文景观,它还会有旅游的价值。这样,使一个原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发现运用能力。

其次,应注重延伸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广阔性。如流域的开发,只是谈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好的方面,讲课时把探讨三峡大坝建成的弊端也加入其中,如会影响下游动物的生存环境,会淹没库区的文物古迹,会因移民引起很多社会问题,会导致库区水质的下降,将来因淤泥而导致库区寿命缩短等等,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新课程学习重视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其中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地理课堂教學应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要形成应用地理的意识,不仅是一种表面形式的说法,而且在学生对地理的应用价值的认识与体验地基础上,贯彻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情景出发,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热力环流》一课,在探究学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时,我联系现实生活,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的事例。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正值冬季,我打开教室的前门,让同学们体会最先感受寒冷的部位是双脚。另外,教室空调在冬季取暖时扇叶应该朝下效果更好。抽象的原理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

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具体案例——海陆风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列举了沿海渔民的日常劳作规律:渔民必须在日出之前顺着陆风出海,必须在日落之前顺着海风归航。使学生加深对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的记忆。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吃透新课程标准,真正把握课标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每位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成每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材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

[2]《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新高考高效课堂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