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中课程体系设计初探

2019-09-10贠晓晴王风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贠晓晴 王风

摘 要:职业教育中,中高职衔接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构建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的根源性问题,也是实现中高职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理论进行了初步梳理,促使其与实践过程逐步结合,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1]教育部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中职、高职衔接的内涵,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学习制度等层面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陕西省于2013年出台了《陕西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招生范围、专业设置、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明确,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之后的几年中,省内全面推进五年制连续试点工作,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交流会、“三、二连读”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中高职联合培养学校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促进联合办学的合作规模与深度,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我院对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研究和实践一直未曾间断,有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联合办学两种开设模式。2013年起联合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车辆、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等专业。通过对国内中高职办学的科学分析发现,在当下中高职衔接中普遍体现出的是学制的对接,缺乏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内涵衔接,这将严重制约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前后衔接不够科学系统,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培养过程中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在現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经过中高职衔接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一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反映两个不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教育特点,[2]中高职衔接是在科学定位两者办学层次的基础上,实施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非是学制上的简单叠加。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做好中高职衔接的起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出发点。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各专业深入研究并实践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内涵,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3.基于学分设计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是践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构建基于学分制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组织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具体做法是统一各专业的学分计算标准,按课程开设情况核算学分,促使跨专业的学分互认,并力争使学分在同级中高职院校间互认,打通中职学生的升级通道。

4.积极探索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中。在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在专业教育中紧抓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将创新创业元素纳入课程标准的修(制)订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以“互联网+”为主线,积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有效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校园建设服务平台,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学习新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5.开设面向实际应用、以能力为重的中高职实践课程。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学生技能证书及职业证书获取为目标,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及实习的学习训练内容,拓宽各类实习活动的方式和途径,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效果。以专业(群)为纽带,使实践教学贴近一线生产管理的工作实际。

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从经验技能到策略技能,从功能性,到方案性到设计性的技能,是职业成长规律决定的。[3]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开展,前期得到了各中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高职毕业后就业通道的畅通,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今后将继续对中高职衔接的机制、方法等理论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应对实际教学中的新增问题。同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和探索,以期不断扩充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持续优化的课程体系结构。

资金项目:2016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编号XTZY16J0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08-30.

[2]陈熔,毛烨.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7(9):89-92.

[3]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问题[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10.

作者简介:

王风,男,1982年4月,籍贯:陕西西安,作者单位:1陕西科技大学,2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计算机技术,职称:讲师。

贠晓晴,女,1979年月,籍贯:陕西华阴,工作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