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2019-09-10俞琼侯磊
俞琼 侯磊
摘 要:在新的一轮高考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角度对《离子反应》复习课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1]。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离子反应;复习课
一、设计思想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干内容,是高中化学无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是近几年浙江化学选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内容,尤其是新情景陌生环境下离子反应的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判断,离子检验和推断等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以离子反应知识的复习为明线,以化学学核心科素养为暗线,将化学学科素养融入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核心概念的桥梁作用,突出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学会用实验探究和解决化学问题。
二、教学实录
引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设计意图:选取“课标”中的一句话,启示化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引发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关注和思考,为实施从微观角度去探析宏观现象作铺垫。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近几年浙江化学选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1.离子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
师: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H2SO4,其导电性能如何变化?
(播放视频)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写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讨论并判断什么条件下的反映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渡】:(展示样品)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需要加入什么?
生: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师:三价铁在水溶液中可与铁反应,还可以与那些金属反应?
生:可与铜反应。
师:请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三价铁与铜反应在工业上可以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可以轻松地定量定位蚀刻铜板。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对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体现化学素养中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师:很好。那FeCl3能否蚀刻银制品吗?你的猜想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生:FeCl3与Ag可能会反应(不太确定,说不清理由)
师:该反应如果能发生,为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要比较其中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2Fe3++Fe=3Fe2+,2Fe3++Cu=2Fe2++Cu2+,氧化性Fe3+﹥Cu2+﹥Fe2+。那Ag+与Fe3+的氧化性强弱如何呢?我们没有学过,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
设计意图: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这个环节意在渗透化学学科素养之——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尊重事实和证据,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學生分组实验,向溶液中加入六氰合铁酸钾,都看到了蓝色沉淀。
师:经查资料:Fe3++AgFe2++Ag+,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能否用平衡的思想分析,加入FeCl3能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生: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促使平衡向生成Fe2+的方向进行。
师:那FeCl3与金属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如何写呢?
生:Fe3++Ag+Cl-=Fe2++AgCl
师:很好,所以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实际,将方程式书写完整。
设计意图:该环节体现化学学科素养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让学生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小结
我们主要复习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向更难溶解,更难电离、更弱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方向进行;离子反应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反应物的量,溶液的酸碱性、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等;我们从反应方向、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希望大家能从学科观念的角度来学习,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三、课后反思
在进行高三专题复习时,教师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引领高三化学专题复习的设计,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有关的化学核心素养。“离子反应”一课的核心素养发展价值之一,就是发展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辨识化学反应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这需要教师对化学学科本身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求教师具备从具体的知识中抽出化学学科素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而又系统的专题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呈现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化学学习的目的。
化学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化学学科素养的渠道,新课改让我们教师思考和践行如何使学习过程成为素养发展过程,再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教师们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J].化学教育,2018,39(9):41-47
作者简介:俞琼(1985-08)女,汉,浙江绍兴,硕士,化学教师,中一一级,化学教学与实践
侯磊(1985-09)男,汉,山西太原,硕士,化学教师,中一一级,化学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