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与文化建设
2019-09-10丁宜史星辰
丁宜 史星辰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试图通过探讨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为档案与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档案;文化;文化建设
一、档案与文化的关系
1.档案是一种文化记录,具有文化功能
档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化的珍贵载体。档案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文化记录。把档案和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一部人类文化史,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发展史。
“档案工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储存和文化传播功能”。近年来,业内诸多学者从文化学的视角提出:“档案代表着文化,记录着历史,文化的储存、传播、离不开档案;档案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母”;“档案是文化的酵母、催化剂”。对于祖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的历史记忆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档案部门可以和其他部门合作,将零散的档案系统化,通过整理以图书的方式出版,将传统文化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文化的档案与档案的文化
胡鸿杰教授在《档案与文化》一文中,从管理的角度对档案的文化与文化的档案进行了具体阐述,文化的档案的解释是“档案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对档案的文化解释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着特定的规则”。以下结合胡教授的观点,具体谈谈對文化的档案与档案的文化的认识。
二、探讨档案与文化建设的意义
立足于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档案与档案工作应服务于文化建设。
1.档案为文化建设服务
我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编纂,把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各种形式,为文化建设服务。档案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材料。文艺创作是从材料中产生的,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所富有的历史气息、所富有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往往会使人掩卷沉思,激起人们的创作冲动。正史往往是给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有些方面必然掩盖了历史的真相,只有片段的档案记忆才能够串联历史的真实情节。历史原本就很精彩,文艺工作者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档案,再加以一定的艺术创造,那么他的作品将很容易做到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发挥档案的文化价值,将档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档案为文化产业服务是档案文化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档案发挥其“第二价值”,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现。档案能够为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最终通过人们的实践过程转化为物质力量。
档案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使人们更好认识档案及其价值,这是一种双赢的良性互动。。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要充分挖掘档案资源,拓展归档范围,强化档案服务功能,使档案工作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文化的发展。
三、档案与文化建设策略
1.要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
(1)努力把档案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尽量或善于采用新兴文化形式,把档案转化为影响更加广泛形式的文化产品,以便让它“传得开”。 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新兴的或传统的大众文化形式,打造出在文化界、在宣传领域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用文件、照片、录音、录像、报刊等档案资料,拍摄党史、国史、军史、伟人传记类的文献电视片,在各地电视台播放,并出版影视光盘在国内外发行,并利用网络档案制作网络视频。
(2)不管采用传统或新兴的文化形式,都要努力把档案产品打造成文化精品,以便让它“立得住”“留得下”。通过举办展览,展示档案文化精品。通过出版档案报刊,宣传文化精品。《档案春秋》是上海市档案馆办的,在社会上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
2.为文化建立档案
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帮助文化建设者在各项文化建设中建立档案。进行各项新的文化建设,需要建立、保留自身形成的档案,既为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记录、留下凭证,也为将来的文化建设留下参考的依据和继承的遗产。
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各方面发展异常迅速,很多文化现象已经消失或濒于消失。这些由档案人所建立的文化档案,毫无疑问地将为全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档案工作可以通过与宣传、文化部门相联合的方式,借助公共传媒,走向社会,向公众传播,进而丰富全体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