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9-09-10黄仕俊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仕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形成的,创新思维则是在不断吸收创新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的。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在阅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将简要介绍当前阻碍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开拓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阅读便是输入的过程。如果学生具备创新型思维,便能够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文本本身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

1.阅读教学氛围不活跃

小學生的个体意识比较薄弱,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受到活动氛围的影响,但许多小学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程时忽视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往往采取直接切入的方法引入阅读教学主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快课堂节奏、保证课程进度,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参与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具备了较强的课堂参与感,才会主动思考阅读问题。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寻找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锻炼,这个过程便是学生激发自身创新思维的必经环节。

2.阅读教学开展形式单一

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被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无从谈起。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形成“路径依赖”,盲目地认为阅读文章是有固定模式的,因而总是按照一定方法阅读文章,忽略了灵活变化的重要性。实际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读一篇文章可能会产生全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尝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解读文章的不同角度。

3.阅读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目标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其个性发展的状况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更多制度上的保障。当前,大部分小学的阅读课程安排是不合理的,学校没有细分阅读课程的类型,也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更有指向性的课程,这种“一刀切”式的阅读教学法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型思维的策略

1.营造民主、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

过去,有许多教师纠结于“小学生课堂是否能够合理使用民主权利”这一问题。事实证明,小学生不仅能够合理使用民主权利,还能够充分利用民主权利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多选择、多发言,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是受尊重的、是有选择权的。例如,教师可以在选择具体阅读书目前询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对不同书籍进行归类,大致分为散文类、古诗文类、小说类等,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书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负责登记学生的选择结果,而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阅读建议。一开始,学生可能觉得不适应,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个人爱好,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给他们提供参考书目,但最终决定权在学生手上。营造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放松的心态,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阅读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教师可以改变上课形式,如允许学生围成圆圈坐在一起讨论,或者面对面交流等。通过转换上课形式,学生的上课心态会有所不同,且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2.重视引导、帮助学生

“引导、帮助”与“主导”是全然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经历的不同,其思维延伸性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点子”,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

例如,学生在阅读长篇小说或自传类的书籍时可能会感到十分吃力,容易出现读到后面忘记前面情节的状况。遇到这种状况,教师不应当直接告诉学生故事发展的过程,而应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情节。通过不断提问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回忆、促进学生思考的目的,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信息向学生提问:“鲁滨孙是什么时候开始漂流的呢?他找到了几本书,分别是什么书?这里面有一种神奇的动物,这种动物会说话,大家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向学生提问,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顺序回忆故事情节,这便达到了记忆和复述的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记忆错误的状况,教师不妨“将错就错”,顺着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明白“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从而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为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作铺垫。

3.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拓宽学生视野

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原本没有生气的阅读文本“活”了起来,这种灵活、生动的展现形式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态事物敏感的特点相适应。

与多媒体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童话类书籍的阅读教学。例如,在让学生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故事的发展顺序,如当爱丽丝掉进洞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里是哪呀?同学们猜一猜吧!”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视频,学生的疑惑会在视频中得到解答——这里是兔子洞。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书中描述这段情节的文字,对比动画和文本是否符合,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差异之处的看法。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实际上是描述自己思维的过程。为了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后面将会出现红桃国王、格里芬等形象,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这些人物是何种形象。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可以将动画作为补充内容,将学生脑海中的形象具象化。学生在脑中创造形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总之,创新思维的出现需要合适的氛围,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正确方法的引导。教师要担当这一“创新思维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学实践检验各类方法的正确性,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积攒经验。

【参考文献】

王承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2):116-117.

马玉梅.小学语文创新型思维教学探索[J].才智,2018(32):65.

郝淑菊.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24+135.

潘小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7.

姜晓伏.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目标的达成[J].学周刊,2018(19):143-144.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