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

2019-09-10姚秀玲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特殊教育

姚秀玲

【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则是其核心所在。基于此,笔者首先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与社会实践切入,论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再者,笔者分别从“以德育为重心”“以教学为核心”及“以学校为中心”着手,讲述了如何利用德育教育来促进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效能;最后,笔者从基本原则入手,论述了如何将德育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使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更加有效、有温度、有高度。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德育融合

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十九大红色精神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作为一位走在特殊教育前线上的学校管理者,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了培智学校中德育工作与教学实践相互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简单地说,德育犹如磨刀,而教学就是砍柴。只有将德育的力量发挥到最大,才有可能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对此,笔者主要以自身所处的培智学校为例,探讨了如何促进德育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

课堂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换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对德育教育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培智学校的管理者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是要强调对德育元素的渗透与融合。

培智类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深受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的智障儿童,他们的智力普遍低于正常人的标准。因此,管理者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顾及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身体承受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管理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德育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劳动技能、生活技能、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争取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活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诗歌朗读竞赛、课本故事角色扮演、图字连线游戏等活动来激发这些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在趣味氛围中感悟德育知识的渗透与滋润。

一位刚进学校不足一年的教师的一节小组教学研讨课——语言沟通训练课《我会打电话》引发了全校特殊教育教师的思考。作为特教人,传授知识是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改善不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德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该课针对两名智障学生(发育迟缓类别)的学情而设计了三维目标,学生语言表达、组织和沟通能力都较差,人际交往能力亟待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该教师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知常识,掌握技能;实践模仿,体验成功;游戏拓展,情感升华;总结延伸,学以致用。课堂始终以“怎样打电话”这一问题为主线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也从教师指令的切换中训练了听力和反应速度。授课教师更不忘进行打电话的听说态度、礼貌语言的训练等教育。游戏环节是该课的主要活动,颇具心思,教师利用学生最喜欢玩扑克牌的特点让学生把数字卡片弄乱,然后教师一边说儿歌一边进行打电话的复习训练:“丁零零,电话铃声真好听,电话不知谁打来,快快拿起听一听。”(学生做听电话动作)“你好,我是李老师,我想找你帮忙拿出‘1’数字宝宝。”“好的。”“再見!”“Bye-bye!”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面,并依次拿出“2”“0”。游戏进行了三轮,教师反复训练打电话,让学生分别拼出“120”“110”“119”。教师让学生齐读后介绍,进行保护生命的安全教育,并教育学生“120”“110”“119”等是应急的报警电话,不能乱打。

如果每节课都能找准教学定位,落实教学和德育任务,特殊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必会得以提高。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问题,他们有的呆滞不语,有的兴奋大叫,也有的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孤僻沉默……所以培智学校管理者应秉持百分百的耐心、信心与细心,通过反反复复不间断的重复授课将德育知识深刻地灌输到智障学生的脑海中,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

2.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切入德育探究

每一个特教人都应该清楚培智类学校的任务和目标:开发智障少年儿童的智力,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教育活动的开展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和行为,给他们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理念,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助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及一些简单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服务社会。

校本教研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即通过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评课议课、业务学习、课后反思、同伴结对互助和课题研究等。培智学校管理者应当加大对不同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视,深度把握各个层次的内容架构,积极切入德育知识。具体而言,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彼此进步。所以,基于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培智学校管理者更应当重视教研活动作用的发挥,强调教研活动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是否以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来照顾学生,是否将有关德育知识进行了渗透,是否以自身的行为突破点进行了榜样示范等,以此来促进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此外,学校采用案例分析与体验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切入德育教育,引导智障学生在多媒体所呈现的案例中体悟德育的文化精髓,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科研管理中,结合学校教学、德育等特色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鼓励教师向自己的特色性教学上发展,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德育工作的收效也非常大。学校参与的各级课题研究也可以兼顾两者,通过学科教学实践实现德育与教学相统一的科研探究。学校本学年申报的广州市课题《智障儿童防拐骗防侵犯自我保护教育的探究》就是践行德育安全工作与教学工作融合的一个途径。特殊儿童心智发育滞后会给不良分子带来可乘之机,防拐骗、防侵犯成了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组通过课堂教学的探索、家长的指导、实践的引导等使学生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技能,取得了推动性的教学成果,为德育与教学融合管理指明了方向。

3.在社会实践中构建德育网络

(1)技能和品德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

随着一系列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各地特殊学校招收的都是中重度智障儿童。前几年,通过追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回归社会的学生,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笔者发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仍然很差,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尤其是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建设的需要。由于他们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因此难以自食其力,不能很好地生活,很多还是待在家里,给家长带来了困扰,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给特殊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近年来,培智类学校不得不调整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校本课程,一改以往以“课堂教学——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创新的“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区域实际而定的教材内容。

“处处是课堂,生生是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实施了“家文化·行教育”特色教育,在全校共同的愿景下绽放出了由“环境真美”“教师真能”“学生真行”和“课程能行”组成的特色之花。一是做“真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师德是灵魂,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是核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创新是本质特征。二是让学生成为“真行”学生,在课堂、“行美”德育活动和生活上展现出自立自强、乐学自助的信心。三是创设“能行课程”,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落实“生活美”手工制作特色课程和“自助乐”主题教学课程,让每个學生现在就学会生存。“生活美”特色课程,通过特色进课堂、社团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自助乐”主题教学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给每位学生制定IEP(个别化教学计划),通过每月一主题(3月份:走进春天寻美丽;4月份:走进生活我真行;5月份:走进“六一”享快乐;6月份:走进家乡觅特色;9月份:走进社会育文明;10月份:走进金秋感魅力;11月份:走进社区学自理;12月份:走进新年品年味)。每个主题又通过整体活动——分化活动——统整活动层层深化,在“八个走进”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把课堂走向社区、超市、市场、公交等。通过重点生活技能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加强,使大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很多学生都能自食其力,且能充分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就这样把校本课程及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把以往局限于教室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了有德育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社区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取更多、更实际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使学校从教学活动的实施到教学效果的取得都焕然一新。

(2)知识和情操在社会实践中改变

社会实践是残疾儿童练习应用、学习迁移知识的地方,也是他们接触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包含丰富的德育资源,要好好利用。学校精心设计和策划的主题亲子课外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能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分享参与活动的乐趣,加深家校情、师生情、亲子情,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立能力与动手能力。今年,学校的教学主题是“感受大自然”,于是我校组织了以“和谐家校,幸福花开”为主题的大埔围花海社会实践亲子活动。景区内以“辛勤的园丁”为农耕园的文化主题,园区设有百花园、百草园等以自然农耕、酵素种植等体验活动和科普相结合。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陪同和引导下学习了花卉种植,分辨了几十种植物,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增长了农业知识,积累了经验,达到怡情益智的目的,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效果获得了双丰收。

二、德育促进教学,提升效能

1.德育为重心,全方位渗透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授课效果的改善。因此,培智学校管理者应加强重视,以德育促教学、提效能。其中,养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各方面习惯(行为、思维等)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鉴于此,培智学校管理者应当重点发掘养成教育的优势,引导智障学生从课堂学习、技能训练、课外活动中不断锻炼与提升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培育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帮助他们独立学习、生活,并逐渐懂得部分简单的法治、道德知识。

学校德育队伍不能把德育工作停留于形式化,而是要开展“行美”德育,规范日常管理,由每班制订自己的班级公约,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以活动的形式推进德育工作。最好设计“行美”宝贝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学校家庭联动”,促进学生行为、自助能力的培养。

德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校联动也不能抛开教学工作。学校每学期举行“让爱走进家”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一般都会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家长学习家庭养育和康复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可以走进学生的课堂参加课堂教学管理,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2.教学为核心,德育寓活动

教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核心,对引导学生逐渐开发智力、拓展思维认知等发挥着“引路石”的作用。因此,培智管理者应当注重教学的优势作用,最大化地发挥教学的潜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培智管理者在重视教学之外更应对德育知识进行渗透与普及。这是因为,德育教育不能孤立于教学而存在,否则它就如同无源之水一般逐渐失去生机。基于此,管理者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德育,通过召开各种趣味活动,如每学期进行一些“规定动作”:第一学期社会实践(秋游)、绘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第二学期社会实践(春游)、手工艺术节和庆“六·一”活动等,将德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浸透到学生的素质教育成长中。

3.学校是中心,协调教学德育优势

学校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发挥着协调教学与德育优势的作用。教学与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联系。管理者要切实加强管理过程的教学和德育的管理和监控,认真抓好各项常规的管理和检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应当重视上述两者的关联,积极发掘两者的协调之处,从而引导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指导中获得德育的感悟,在德育教育中逐渐获得教学知识的体悟。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作为活动主体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妥善协调好教学与德育的优势作用。

三、德育与教学融合,注重原则

德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即所有的教学任务与目标都要围绕德育而展开。因此,要想全面融合德育与教学实践需要贯彻并落实以下原则:其一,“生活即德育”,主要指教师应当多走近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互动,多向他们讲授与普及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逐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并彻底解放天性;其二,“结合原则”,学校管理者应当将智障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纠正他们的错误,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其三,“因材施教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尽管他们智力上存在障碍,但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在将德育与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捕捉他们不同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积极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社会实践中渗透德育知识,将教学实践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与渗透。引导智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徐敏.培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79-80.

扎西平措,周朝坤,余乐.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1):158-160.

打造生命共同体 共享幸福和谐校园——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掠影[J].现代特殊教育,2013(09):4.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特殊教育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班级授课制下培智学校语文差异性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