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教育下初中学校开展特色活动的探索
2019-09-10萧文坚陈伟权
萧文坚 陈伟权
【摘要】“悦”即愉快,“纳”即接受,“悦纳”教育就是愉快地接受教育,其多层涵义。它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悦纳,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悦纳”。本校开展的特色活动是围绕白云区教育局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是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展现出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办学理念。本文论述了在初中学校开展“悦纳”教育特色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旨在为悦纳教育的具体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悦纳”教育;特色活动;教师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使教育事业得到了国家与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也日益迅猛。
笔者所在的两所学校地处广州白云区的北部,属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地理位置。学生以农村户籍为主,城镇户籍及外来人员的户籍为辅。人口结构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复杂性,他们主要是外来务工子弟、留守儿童、城镇儿童、农村儿童等。学生在社会适应、文化认同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健康发展。面对机遇与挑战,学校教师倍感使命重大。“悦纳”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者反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制与不平等,而“悦纳”强调互相之间的接受。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校在“悦纳”的基础研究下以学校的德育工作为抓手,在两者互融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学生自由、平等、互助、包容的意志品质,从学生的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探索师生在“悦纳”背景下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的有效方法。试图转变教师观念,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克服困难,打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以“悦纳”教育下开展特色活动课题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悦纳”教育理念,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努力克服学生的性格缺点及学习弱点,张扬学生的良好个性,积淀学习内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健康发展,启发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学生“悦纳”,促进学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悦纳”。
一、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环境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笔者的主持管理下,学校开设的特色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放手让学生主动开展特色活动,由学校予以支持。现在的家长普遍认为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学生的教育要花心思。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健康愉快成长的基本环境需求,家庭环境(注意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学生没有选择家庭的选择权,他们是在被动地适应父母,被动地适应家庭。然而,生活中有些例子起到了逆向的作用。有时候我们很羡慕一些家长,他们在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如意或根本不管学生,学生却发展得很成功。这种情况影响着一部分推脱教育义务与责任的家长,令他们纷纷打出了“放养牌”让学生自由生长,殊不知这些特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是恰巧符合正确的认知路径,歪打正着。95%以上的学生是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才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
于是笔者跳出了常规模式,先让学生主动起来,哪怕是主动做一些小事,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我要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的社团模式”,教师在旁加以引导与鼓励。首先涌现出的是“小记者社團”,他们自行采访了龙归当地的特色美食——老字号烧肉店里经营有道的老板娘;采访了吃苦耐劳的环卫工人张女士;采访了文静、热心的广图志愿者杨女士;采访了耐心负责的交通疏导员苏先生。
通过在学校的宣传报道,无论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思维方式如何不同,这些内容都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一下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及行动的目标。学生间见面就讨论:“我能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充分体现了“悦纳”自主吸纳,愉悦成长的理念。
二、充分考虑学生智力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
先天条件好的学生是有优势的。因此,教师要面对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对于学生的缺点也不能轻言放弃,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虽然我们尊重事实、承认差异,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还不能给予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条件。我校设置的特色活动多种多样,目的是让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快乐健康地成长,开心奋进地学习,将目标、情感、价值观加以融合。
曾有学生走到笔者面前说:“校长,我成绩很差,不知道该参加什么,我也不想参加什么。”笔者问他们:“那你们想做什么?”他们说:“我们只想看看书。于是笔者就大方地让他们什么都不用参加,可以自由地进入图书馆阅读,但有空要协助图书馆的教师整理图书,他们非常喜欢!也有学生提出,“我就想听听歌”。笔者也大方地让他们协助广播站教师在广播时间筛选播放他们喜欢的歌。这样,全体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了。“悦”,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投入学习,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能够获得多元发展、自由成长。“纳”,则有宽广空间接受、吸收的意思,要求教师要有包容之心,能够纳学生、纳自己、纳个性、纳文化、纳知识。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为我们的教育所重视,将“悦纳”包含在特色活动的安排里面,充分考虑学生智力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若将这一部分学生比作小草的话,笔者也要让他们发出生命的绿,旺盛的绿!
三、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水平与人格魅力的不同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学生喜欢教师,相信、接受、向往教师的教导。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国内,目前的教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师,二是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学科的专任教师不全及男、女教师的比例失衡。就学校管理而言,也不可能让学生来选择教师,特色活动的开展一般在体育、音乐、美术等领域非常兴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比较少。特别是在双向选择的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的特色活动便会成为弱势群体。
于是笔者从思想理念、实践策略、行动方法等方面鼓励教师多想方法,走出学校。如让语文小记者到社会采访,面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不要总是做题,也可以开展知识点记忆公开赛,提供丰厚的奖品奖励,用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等。或参加科学馆活动,这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解决了特色活动对教学科目的偏向性选择,推动了学校学科特色教育的发展,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认真考虑了教师的因素,认为就教师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教学水平高但人格魅力缺乏;二是教学水平一般,人格魅力一般;三是既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其中,第二种在学校占了较大份额,第三种情况大约只占不到教师总数的20%或更低。为此,笔者将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了常抓不懈的任务。增大了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培训的机会,也主动邀请了专家、名师到校进行演讲培训。笔者鼓励教师深入学习,践行“悦纳”教育的内涵,积极形成或提高独具特色的教师个人“悦纳”能力,坚持“守正出新、正道致远”的办学思想和“以仁润心、用爱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新”“美”“诚”“爱”的校训。
四、积极开展特色课程,绽放“悦纳”风采
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课程化、具体化,不要认为德育教育“沉重”“难以进行”。“悦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因此,我校对教师开设了“我要向名师方向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明确了教师的发展方向,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学典礼上组织进行师德宣誓,让学生见证、感受教师的决心;在工会组织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完善了师德、师风的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了依法执教。
我校开设了国防、爱国主义教育课,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战狼2》等电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开设了《警校共建法制课》,聘请法制副校长讲课,组织观看了法制图片、视频,并组织了征文活动;通过“你讲,我讲,他讲”的专题辩论赛演绎了法制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重视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了“文明班”“我是标兵”“礼德之星”“我是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强化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重视主题教育活动课,让各班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学校每月也专设主题;举办了经典的美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自觉地传承美德。学校结合经典美文、棋艺、武术、田径、音乐、科技、美术剪纸、书法、变废为宝、消防演练、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活动不断提升了“悦纳”教育的特色内涵。
在内容形式上,笔者还大胆为学生设立了专场,每月确定一次一个节目在学生放学时表演,由学生自由组合表演阵容(家长也可参加),学校德育、艺术组负责审核,学校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有的学生拿特制的扫把大小的毛笔表演写“龙”的繁体字,有的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了诗歌朗诵、历史片段演绎以及青春街舞、拉丁舞表演等活动,共同绽放出了学校的“悦纳”风采。
五、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虽然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很快,但其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囫囵吞枣、全盘接受。经济社会的弊病之一是金钱至上,这极大地左右了人们的价值观,即追求物质优越最大化,这直接影响着现阶段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初中生对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爱不释手,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喜欢上网,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满足自己的愿望;接受来源于社会的不良诱惑,从而导致犯罪。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和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造成犯罪的低龄化。加上学生的成长烦恼,就直接形成了初一级、初二级、初三级学生群体的个性及学校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这就要求学校的特色活动要以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认知的不同进行全校布局和固定统一的内容。为此,笔者专门在每年的暑假统一组织全校进行为期五天的夏令营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感恩教育、团队精神培养、队列训练、军体拳等,以提高學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1)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其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意志;(2)学会自理、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感恩,健康成长;(4)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与人沟通能力。
重点进行团队教育。学校是一个大集体,一个班级就是集体中的一个团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具备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社团里的协同合作、运动队中的勇猛拼搏无一不需要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能力是足以完成全部任务的,学生之间只有凝聚成一个集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取得共同进步。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发现同伴身上的专长,建立融洽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学会谅解与包容,学会替别人高兴与喝彩。
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当今,不少父母认为现在的学生缺少感恩之心,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很困难,学生的成绩再好、再出色,没有感恩之心是不行的。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同学之间学会相互帮助,学会进步。作为学生,认真学习就是对父母和教师最好的回报,他们辛苦训练的时候不曾流泪,在听感恩课时大家却都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六、家校互动,共同探究“悦纳”,形成共鸣。
笔者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运作及管理;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看看自己学生的课堂表现,看看我们的教师怎么上课;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使家长有机会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定期召开家校互动讲座,和家长沟通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使学校各项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许多家长还主动为学校活动担任志愿者,甚至自己出钱、出力主动帮助学校做各种活动策划,特别是体育节、读书节、文艺汇演、艺术节等活动,已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互助网络。学校有什么活动都有家长主动站出来帮忙,有效发挥了学校“悦纳”教育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力。
定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教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学校要求初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校门一周内都要学会唱“感恩的心”这首歌,同时,在寒暑假或平时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如洗衣、做饭、端茶、梳头、洗脚、收拾房间等。努力引导学生理解、践行感恩,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点一滴,自觉践行道德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多元化、城乡的差别在一定时间阶段内仍将存在,城乡二元特征和人口结构特点、学生结构的复杂性仍会给这部分地区的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该地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全面开展“悦纳”教育,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缤纷的色彩。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
【参考文献】
王立强.培育学校特色 打造特色学校[J].上海教育,2010(11):47-48.
刘玉红.特色学校与校长个性[J].蚌埠党校学报,2006(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