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2019-09-10王妍
王妍
【摘要】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之动力,创新能力和意识更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符合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素养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道德与法治知识迁移能力缺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革新思想、创新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与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热词,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学校作为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更加注重将创新融入教育体系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道德水平,而对知识考核的强度略逊于其他学科。教师从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理解不深,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缺乏创新性、内容过于死板,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固化的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以致用,达到学科教学目标。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1.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学科开设相对较晚,学科设置之初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教学初始时教学地位相对边缘化,并不受各方重视。但随着校园暴力、低龄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注重初中生道德水平与法治建设,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道德水平提升与法治意识建设的核心教学渠道,道德与法治学科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认可。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意识改变学科,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很难将课本上的哲理、法律、道德等相关知识内化,更不能灵活应对生活中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挑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符合学科特点。
2.学生特点
初中生正值好动、易怒的青春期,自主性虽强但意识薄弱,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价值观体系,但有着强烈的创新、自主、自由诉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的特点,将其转化为教学推动剂,顺应学生的生理特征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使其树立更加高远的人生目标,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帮助学生走过内心的迷茫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其健康成长。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1.革新思想,以生为本
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意识教育学科,仅仅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教学惯性与应试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科特点,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学科教学创新性不足。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应该革新思想,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掌握课堂的收与放、宏观把控教学框架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言、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本课知识点主要为“青春的情绪”与“情绪的管理”两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直接为学生讲解情绪的种类以及情绪的管理方法,对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更无法深入地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其实可以看出,此课知识点并不难,教师完全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行分辨情绪的类别,尝试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教师只有革新思想,大胆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开设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离不开学习实践。从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由于课堂时间约为40分钟,如果将课本上的知识讲解得面面俱到,能够应用于学生的实践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可以压缩课堂知识点,把握核心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必要时甚至可以开展实践课堂,专门对某一重要知识点进行讨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切忌本末倒置,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才是学科之根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例如,针对校园暴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讨论,收集相关的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典型案例。首先,教师让学生深入地讨论什么是校园暴力,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是否有校园暴力行为,为其渗透正确的意识观念。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典型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校园暴力的危害。最后,教师抛出疑问“如果你遭受校園暴力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组织各个小组进行实践演练,论证方法的可行性,引导学生综合各项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常见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行开展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价值。
3.突破桎梏,延伸课堂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必备思想。因此,教师仅在课堂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突破时间、地点限制,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软件,将微课、慕课、在线授课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翻转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守望精神家园》一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录制成小视频,便于学生预习、复习课堂知识。同时,教师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喜欢的动漫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该怎么办”“如何面对文化轻视”等核心问题录制解答视频,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通讯方式留下开放式问题“文化之根的作用”作为课后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更应该重视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只有革新意识、创新方法、注重实践,才能将创新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其形成创新意识,契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用,引导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夯实人生基础。
【参考文献】
李可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2018,(31):12.
何世祥.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9,8(1):94.
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25):53-54.
黄汝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J].数码设计(上),2018,(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