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影响浅析
2019-09-10韦柳
韦柳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共享经济的崛起,各物业服务企业开始不断探索以“智慧社区”建设为抓手进行服务升级,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之社会对物业管理服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影响,对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物业行业发展;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8-0188-03
物业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历了38年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共享经济的崛起,各类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纷纷探索通过App开发采用“智慧社区”O2O的模式,提供周边资源整合、互动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线上互联网结合线下实体服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拥有大量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成为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升级和转型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是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探讨转型背景下物业行业发展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影响,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研究的重点课题。
1 广西区内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8年底广西物业行业网站统计,广西区内有2 000余家物业企业,其中一级资质企业49家,二级资质企业112家,三级资质企业1936家,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共计20万余人。然而,作为培养物业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在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上却逐年萎缩,多数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出现“招生冷、就业热”两头不均的情况,有部分高校因物业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少,只能将物业管理专业与房地产专业进行合并。2019年6月,根据高考网数据统计,全国2 879所高等院校,其中有300所高校(含高职高专)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占高校总数的10.42%。广西区内71所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其中有16所高校(含高职高专)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占区内高校总数的22.5%。众多高等院校中的物业管理专业呈现出招生冷、就业热的现象。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2018届物业管理专业56名毕业生就业岗位性质进行调查,毕业生就業主要集中于服务及管理岗位,其中在服务岗位的有34人,管理岗位有15人,技术岗位有3人,其他1人。由此可见,企业为物业管理毕业生提供的更多是服务和管理性质的岗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技术工程类岗位,月薪可达到3 500元以上。物业的基层服务岗位包括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等岗位,月薪可达3 500~5 000元,由以上数据可知,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及相关岗位的报酬会逐渐升高,而凭借越来越走俏的报酬,物业管理行业必定逐渐成为大家所青睐的领域。
2 企业对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及期望分析
有专家预计,智慧物业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实现每年19%的高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180亿元。物联网技术下智慧物业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需求遭遇的却是人才极度匮乏。现代智能物业管理已经不同于过去的“看管式”的管理,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万科、保利物业个别岗位学历要求达到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2016~2019年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的25家企业进行调研,多家用人单位反馈更看重毕业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素质。截至2019年6月,从调研中的25家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企业看重毕业生就业素质排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9年物业企业对毕业生就业素质能力排序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智慧社区建设需要物业从业人员能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适应智能化、网络化等高质量的物业管理,物业经营模式呈多元化。在互联网经济体系下,物业行业企业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资产管理人才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物业管理行业企业在吸纳物业人才时,更注重毕业生在进行物业服务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先进的信息化服务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型人才。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涉及1 418所高职院校。市场的巨大需求及高职院校的扩招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双机遇,调整物业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物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显得刻不容缓。
3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对策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作为自治区高校优质特色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
3.1 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随着“物业+互联网”(或“互联网+物业”)、O2O企业、智慧社区平台等出现,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赋予了新内容与意义。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始终关注物业行业发展,每年组织团队教师深入区内知名物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定位调研,如广西保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管理一级资质)、广西诚愉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管理一级资质)、广西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管理一级资质)等,这些企业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优势,甚至在专业领域具有引领和改革先锋作用,它们积累了较多的人才岗位信息资源。通过物业管理专业相关岗位需求调研,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分析,按物业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确定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导入课程体系,并针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理论知识开设相应课程,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互联网+”模式下的“互联网+教育”课程体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已建成一个“能学、辅教”的资源库,服务物业管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能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等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的学习需求,满足物业房产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物业管理教学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和培训,辅助物业管理教学实施,实现教学与培训目标。目前,物业管理专业以6门核心课程作为抓手,重点建设《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实务》《物业设备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课程,学习平台建设包括网络课程、职业技能库、专业教学软件、行业规范、物业法规、企业案例、教学视频等教学精品资源,教学、培训效果良好。
3.2 推进校企互动联通,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共10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人、校外兼职教师5人,具有双师型教师达66.7%。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物业行业的升级转型,推动了物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转型。目前,物业行业紧缺建设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及技术人才,为未来物业管理专业教师的选培养和选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聘请了工作在建设智慧社区一线的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及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到专业教学团队中为专业建设服务。今后,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师向智慧物业管理的方向培养,也可引进物联网、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从而提高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转型发展的能力。此外,以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让团队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编写“互联网+物业管理”方面的教材,拍摄相关的微课、教学视频等,推动物业管理专业品牌的建设,提高专业的影响力。
3.3 紧跟产业发展,校企共建生产性综合智能实训基地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凭借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讯等体系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絡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构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在物联网技术下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造的一种理念,也是新形势下探究小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形式。为了能够培养被市场认可的合格专业人才,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跟上市场发展步伐,因此物业管理综合智能实训室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在硬件上与企业建立真实工作环境仿真室,建立物业管理智能化管理软件应用的实训室。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创新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与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建成集信息化教学、“1+X”培训考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训导等多功能,涵盖专业方向的教学、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从而满足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提供保证。
3.4 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目前,“双创”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创业创新中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并驾齐驱、服务业壮大和制造业升级互促共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立足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把校园文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纳入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之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系部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将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孙玮.“后现代”物业运营模式下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10).
[2]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物业服务品质提升[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8(6).
[3]利艳,刘霖.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3).
[4]郭海燕.校社合作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