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课程:人才培养转型所需的课程变革

2019-09-10周乐山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创新

周乐山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6-0013-02

12年前,本着超前的市场意识与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的目的,让“每一个专业创办一个真实对外的校内企业”的专业建设愿景与行动在当时的南京金陵中专落地生根,“综合实践课程”的试点实践由此开启。综合实践课程聚焦师生发展,盘活专业、课程与市场、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变革利器。

一、变革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的初心

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上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面向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着眼未来的不确定性挑战,顺应奔腾而至的产业转型、用人环境的变化、网络时代学生的特征变化,以当下发展为起点,学校正是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问题,思考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定位于适应未来所需的具备良好综合实践能力、市场思维、客户意识、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人文意识的现代人。

构建综合实践课程有四个取向,即“价值性、市场性、周期性、融合性”。价值性是以市场项目主题引领,从知识学习到技能习得再到价值体认,用市场项目牵动,课程适合学生,植入核心素养,改变学习模式;市场性,就是以真实而具体的市场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市场意识,推动自主合作与创新性学习,学生实现深度获得;周期性,就是通过关联性的专业融合与项目实践,形成长周期循环的长效机制,兼顾专业、学制与生产任务,实现课程的可持续与学习的可持续;融合性,是指打破专业限制,破除校企壁垒,实现专业跨界融合、横向联合,与产业、企业融合,融合工作过程、通识通用能力、信息技术等,对课程进行结构化处理,提供完整的教育、工作情境。这四个取向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的原则,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以此作為教师教学、课程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二、真实生产任务:课程创新的标志

课程创新并不是各类学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培养目标把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组织起来进行结构化,不同的组织方式与不同的结构化形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课程价值。

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培育“众创+自主学习”的教学生态,营造市场情境,学生面对真实客户开展学习。整个过程要求对课程开发、项目设置、课程标准与课程评价进行规范与创新,使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真实生产任务一以贯之,基于市场实践,充分发挥市场元素,内容集约,成本经济,反馈有效,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特色品牌创生:课程实施的路径

目前学校的专业实体大部分注册了商业标识,有“山和汽车养护中心”“金陵小树莓”“拾味堂”“氧气工作室”等;实行系部负责、项目引领、模块推进,提升了学生、教师教学相长的系统性,形成专业与企业、行业与市场之间互融互促互进的生动局面。品牌化创生为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可持续开展提供了夯实的支撑与保障。

这些品牌项目让师生充分体验,尽情实践,激发了师生心智,进而影响到学校教学组织的变化,综合带动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等,深层推动学校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共享人的发展、守护道德自觉、传承文化创新”,携手打造一片生机勃发的品牌创生空间。

综合实践课程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练习、在岗训练、创业、专业跨界、产业发展相融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向未来职业、行业,追随与实现梦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学有所获、教有所得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学习的内在幸福感和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创新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创新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几点思考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