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2017-01-17王贵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王贵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发生在独立学院,高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于,如何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独立学院个性化和创新型的心理教育方式。文章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以高校个性化和创新型的教育方式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创新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高、发展潜能大的人群,一向被认为是年轻有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群体。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负性事件,令人们在震惊、迷惑之余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期待值高,成长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大,心理冲突多,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培养身心和谐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断推动心理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承受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这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一、独立学院心理健康课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和中心不明确

本课程常规的教育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主体,采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教学。没有掌握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实际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此外,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完善教材建设、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十分不明显,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多彩,使得学生无法自觉融入教育过程并充分体验领悟。教学的中心仍然是以传统的说教和“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没有项目和实践做依托。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未能配套的训练心理调控技能,理论和实践无法真正实现一体化。

(二)教学形式单一

以往的教学都是老师先严格参照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授课。这样的培养方式曾经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逐渐显现,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效的指导,甚至有些教材出现内容上的错误、过时或不科学。教学中必要的评价环节形式单一,单纯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未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弹性不够大,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过程最后都是以一次考试成绩是否通过作为学生是否合格该门课程的唯一标准,这已经远远达不到如今教学的要求。

(三)脱离时代步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载体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以及开放共享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质量,进而深化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常规的心理课暂时还无法与时代接轨,灵活的应用优质的网络、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载体,无法将新媒体与大学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

二、个性化和创新型心理课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重心

突出强调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的形成,教师只需讲清基本原理、活动步骤与活动方法,重点围绕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这是许多教师的体会,如何培养及挖掘这份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一改以前老师“独角演戏”为学生“众人唱戏”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做为其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在课堂中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学生活动和师生活动,使师生在一节课的活动频率及活动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都动的“众人唱戏”。突出了双边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丰富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可以指导学生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并提高相应的心理技能为目标,用项目完成目标替代知识掌握目标,围绕项目设计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体验。还可以将心理课实训纳入教学计划,体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困扰设计若干课程实训题目,将生活实际中的各种情境融入学习活动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心理调控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真正实现一体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和就业能力。

(三)夯实三大阵地

校园文化、以新媒体为主导的网络阵地、学生社区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普及的三大主要阵地。高校要通过大力举办交流会、学术讲座、心理剧、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新媒体拓展心理健康的阵地,形成信息化教育平台,“微课”专题的学习,也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室里拓展到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独立学院领导班子、系级领导班子、班级领导班子构成完善四级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朋辈辅员。

参考文献:

[1]张小虎,陈阳,常丽萍.“颠倒的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理论与设计实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杨琴,林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研究[J].校园心理,2012(8).

[3]陈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4]周丽芳,汪林林.新形势下有关教改的几点深思[J].大众商务,2009,3:132~133.

[5]徐来芳.如何科学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J].才智,2010,(35).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创新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