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2019-09-10彭耀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

彭耀学

[摘要]目的:探究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入的先天性缺牙患者120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治疗时,对照组采用单纯正畸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研究组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和发病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种类和概率,实验组治疗效果98.3%优于对照组的86.7%,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为5.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组合方案。与多位前人治疗结果吻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畸疗法,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32-02

先天性缺牙是由于牙胚发育障碍导致的缺牙或者无牙的一种牙科常见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分为单颗牙缺失、部分无牙或者全部无牙,常伴随着系统性异常。临床上常见治疗手段为正畸疗法或者口腔修复疗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文献,文章主要研究正畸治疗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入的先天性缺牙患者120位,排除严重牙周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理,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正畸组以及试验组,每组受试患者60例,给与相应的治疗方式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4岁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26.77±2.37)岁。正畸组男女患者比例為35:25,平均年龄(25.84±2.57)岁,牙缺失部位:第二前磨牙24例,中切牙18例,侧切牙18例;口腔修复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25.11±2.84)岁,牙缺失部位:第二前磨牙21例,中切牙22例,侧切牙17例;各项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书。

1.2实验方法患者收治入院后进行x线检查,了解缺牙数量和缺牙位置。对照组仅进行正畸治疗,具体细节如下: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正牙列倾斜、错位、扭转等情况,对基牙、磨牙以及尖牙的位置进行适当地矫正,保证上下牙牙列排列整齐,牙齿覆盖基本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实验组在正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实行排龈、备牙、取模步骤制备牙修复体,患者先行暂时性冠桥,以维持基牙位置及缺牙间隙;再确定种植义齿的牙间隙、位置及距离,义齿佩戴后检查其与牙冠密合度、邻近牙邻接情况,牙线过牙间隙无阻力表示邻接良好,嘱患者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1)参照疗效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愈:牙齿自然、美观,第一恒磨牙达中性牙合水平,牙排列整齐,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语言及咀嚼功能正常,牙根平行,无根尖吸收;显效:牙合功能良好,第一恒磨牙达中性牙合水平,牙排列整齐,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有效:牙合功能基本良好,第一恒磨牙达中性牙合水平,牙排列较整齐,语言及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无效:牙覆盖较好,语言及咀嚼功能欠缺;总有效=(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满意程度。(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并发症发病率。

1.4数据处理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检验,若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效果(98.3%)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程度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普遍满意度较高,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5%以上,远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治疗时并发症发病种类和发病率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5.0%远低于对照组33.33%的发病率,P<0.05。

3讨论

先天性缺牙患者由于患者的牙齿缺列导致的牙列不齐,有些牙齿由于缺少了临近牙齿的支持继而发生歪斜甚至脱落,由于牙齿歪斜,患者在日常日常牙清洁的时候不易清洁到位,引发口臭,龋洞,严重甚至引起牙龈问题和牙周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由于缺牙问题,影响到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先天性缺牙的病因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患者的遗传关系有关。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通常都是以单纯的正畸治疗或者口腔修复治疗为主。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作者认为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是一个很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正交分解实验,控制变量——两组都使用正畸治疗缺牙,通过添加因变量——实验组在正畸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口腔修复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种类和概率,实验组治疗效果98.3%优于对照组86.7%,实验组并发症的种类、严重程度(实验组主要发生牙龈红肿酸痛,症状较轻,会自行缓解,对照组容易诱发感染甚至种植失败等)以及发病率5.00%都远远低于对照组33.33%,P<0.05。已有研究表明,患者所处的发育期是影响口腔修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实施口腔修复技术最适宜的年龄是10~14岁。笔者认为,随着先天性缺牙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牙骨缺失,此时单纯的运用正畸治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治疗缺牙患者,关键在于利用口腔修复膜线引导患者牙骨再生,在配合义齿种植、正畸治疗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与形象,达到治病治心的目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内容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吻合。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缺牙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拔除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
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
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评估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试谈口腔修复与治疗方法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