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班级自律管理的认识
2019-09-10黎敏芝
黎敏芝
摘 要: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班级管理的指导方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教师主导转向了学生主体的自律式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沃土,班主任的合理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能够对自我进行约束,从而达到“自律”。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律;班主任
班级是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沃土,班主任要建设积极的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不再是“领导者”。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班级生活当中,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特长,利于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使学生自觉投身于班级的管理以及建设中,进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的“他律”作风,从而达到“自律”呢?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落脚点,浅谈对班级自律管理的认识。
一、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在新学期开始,具备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构成了一个班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若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特点,紧抓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思想教育,将会迅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班级事务也将会处理得游刃有余。所谓的目标教育是指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明确目标以及态度。班主任提出的目标需要学生能够摸得着和切合实际。当学生达到目标后,他们就能够从中获得快乐。为此,在第一节班会课上,教师就应当向学生提出合适的目标。
(一)明确班级规范行为
班级管理的工作由许多琐碎的事物组成,从每天的早读、收作业、衣着、卫生、眼保健操以及带队放学,到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以及黑板报等等,学校都列出了详细的考核标准,若班主任事事操心,纵使有千般“解数”,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为此,应当把班级常规事务分配至若干学生负责,做到分工明确,避免学生互相推卸责任。利用规矩,促使学生找差距,提醒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以及约束,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自律”的意识。
(二)明确个人责任
班级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事物给学生讲解,正如一条铁链,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损坏,而导致铁链无法工作。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班干部不仅要管理班级,还要反思自身的行为能否做到规范。一旦学生明确了个人的责任,便会感受到班级和谐的氛围,力争不做铁链当中脆弱的那一环,这便是班级自律管理的条件。
(三)形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生的能力提升会受良好的习惯影响,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道德习惯等。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具备良好的习惯,才能够为班级自律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达到目标的方法
(一)创设操作性强、可评估的班规
实现班级的自律管理离不开民主的制度,班主任不能以“领导者”的角色投入管理,學生需要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这优于班主任直接发布命令。在制定班规前,班主任可带领全班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科教师的具体要求,再在班上进行讨论修订,从而形成学生认同的班规。通过这样的班级制定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以及确立自己的班级主人翁意识,也为班主任的工作减轻负担。同时,在制定班规时,需要注意班规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估性,思考其是否能够达到管理班级的作用。
(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强调更多的是班主任的作用,以至于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班级自律管理,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的角色,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需要全班学生都有话语权,民主投票,竞争上岗。在讨论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更多的职位。同时,班干部是轮流上岗,实行任期制。通过任期制,能够让班干部更加充分地发挥管理能力。以学期为单位,期满需要重新竞选班干部,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其他同学。
班干部队伍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能够做到权责分明。每个岗位应当有该岗位的权利以及义务。如何能够更好地建设班干部队伍呢?这也离不开“群众”的监督。为此,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制度。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未全面,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影响了他们在班级群众中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处理这种局面的出现,要形成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在监督之下的氛围。班主任也可以通过不定期的调查,对班干部队伍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需及时引导。
三、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班主任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自律管理的指导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班级的自律管理效能。
(一)师生平等的见证人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信赖和理解,是班级形成融洽氛围的保证。如今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遇事容易冲动解决。若学生的行为违反了班规,班主任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适当的惩罚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一,作为班主任,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事情的缘由,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达到共情的效果,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第二,可以采取写心得体会、练字等形式进行“惩罚”。学生明白了道理,就不会对教师的引导产生抵触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惩罚”需要达到的目的。
(二)班规实行的引路人
班级的常规事务交由班级学生干部管理,班主任学会“放手”,但并不是放之任之。班主任要主动观察班级情况、常找学生谈话以及不定时进行检查。根据观察的情况,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认识到班级仍然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多与班干部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表现以及工作情况。班主任也要多检查班干部的工作能否按要求做好并进行考核,保证班级的各种事物能够有效地进行。
(三)班级矛盾的调解员
班主任要构建学科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要及时处理好双方之间出现的矛盾,并做出适当的调解。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人物,但归咎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处理事情难免会存在不合理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以及抵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作为班主任,要了解清楚事物的具体情况,与班干部进行交流,寻找问题所在。
班主任与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并负有管理班级的责任。班级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向班主任反映。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以及课堂上的问题,帮助学科教师树立威信,同时,也可以多向学生介绍学科教师的优点。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应当多主动向学科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到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完成教育工作。
每一周,班主任应当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应当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双方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以及支持,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律。
当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具备了参与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素质,从而达到班级自律管理的目标。让全班学生都认识到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可以从以往的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发生改变。促使“他律”变为“自律”,引导班级管理走上正轨,是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更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