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019-09-10邓燕琴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主题教学游戏化

邓燕琴

摘 要: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内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游戏化;主题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基于此,笔者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进行了相关探索。

一、一日生活中的数学

幼儿的生活即课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到无数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捕捉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服务于幼儿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例如,餐后水果环节有以下的数学问题:点数水果,一共有几个水果;将水果平均切开几块(感受“平均分”);每个人拿一块水果,有剩下的吗?(比较多少);一个人一个水果,刚刚好(一一对应)。又如:水龙头漏水了,一个小时浪费了一杯水,一天浪费多少杯水(感受“量”的累计)。再如,篮子里有许多毛巾,每人拿一条擦脸,擦完脸后收回来,篮子里有许多条(感受“1”和“许多”);分葡萄(感知相同人数,葡萄越多,每个人分得就越多;相同数量的葡萄,越多人分,个人分得就越少);分别数一数,班上的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数量(比较多少)等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特点。

二、主题教学中的数学

主题教学是幼儿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且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能反映教师的知识广度。此外,学生在主题学习中更有自主探索性和创造性,更能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1. 笔者以主题“给你一封信”的“邮局”系列活动稍作分析。在《送信》的故事里,主人公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以最短的时间把信送到主人手里,用速度最快的飞机和最慢的步行来比较,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在《邮局的一天》里,教师让幼儿模仿分信,学会按一定特征分类;在《邮票的秘密》中,邮票的免贴背胶、针孔易撕边和邮票面值等都是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好材料。在手工《信封手偶》中,幼儿通过目测或者量度自己的手,确定手偶的“手”的开口位置,这跟美国的“木匠教学法”有不谋而合之处。

2. 在主题“各种各样的伞”中,分类游戏显得尤其突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伞的骨架的数量、用途、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探讨,让学生说出伞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薄厚、轻重等,学会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采用适合的伞,从而掌握量的守恒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另外,通过欣赏不同用途的伞,让学生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 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其抽象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幼儿除了能准确区分和说出上下、前后、里外空间方位以外,对“左右”的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建立。在参观了小学课堂后,他们能以不同客体为中心参照物来描述方位。例如幼儿能说出学生是统一面向讲台而坐,讲台的右边有教学电脑或者面向黑板,我的左手边有一台教学电脑,红色衣服哥哥的前面是一位扎辫子的姐姐,穿校服的哥哥的前面和左边的学生都是戴眼镜的等等。如果单纯通过口授,或者填塞式的教学方式,幼儿将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以及以“主体”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方位的区别。在“小学生的一天”的活动里,幼儿通过回顾参观小学的情景,学会认识时钟,知道其用途,会看整点和半点,逐渐能区分昨天、今天、明天,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在“我喜爱的运动”中,幼儿还能掌握按指定方位进行运动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也用之于生活。

三、游戏中的数学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学会生活。

1. 角色游戏。超市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区之一,可以让幼儿学会点数、分类、区分大小、排序,以及数的守恒、量的守恒、10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等等。幼儿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积累了经验,增强了游戏能力。在医院游戏里,“一天吃三次,每次三颗药丸,5毫升药水”等等医嘱也能体现数学生活化和数学游戏化。在“小工厂”里,幼儿接到的订单“项链”,他们要根据客户的要求穿好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彩珠项链。由此,幼儿的排序能力得到提高。

2. 听说游戏。听说游戏是一种口头游戏,幼儿通过倾听,感知数量。让幼儿思考口头应用题,例如“小熊有5个饼,吃掉一个,还剩下几个?”“你和妈妈去公园玩,门票是2元,妈妈有5元钱,够买门票吗?如果爸爸也去,钱够吗?差几元?”“小猫有4条鱼,妈妈吃了一条,弟弟吃了一条,爸爸又给了小猫1条,现在小猫有几条鱼?”……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 精细动作游戏。如,编辫子、倾倒沙水、美工活动中的粘贴游戏。让幼儿根据给出的材料,通过目测以及使用工具测量来确定。

4. 户外游戏。户外游戏是体育锻炼的补充形式,是幼儿锻炼体格的手段之一。在游戏“抱团”中,幼儿听老师的指令分别与同伴相拥抱,数量要符合要求。这个过程中,能体现幼儿的身体控制和瞬间点数的能力。数字越大,他们的点数能力就越弱,错的机会就越大。所以幼儿都会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游戏,身心等到锻炼。在游戏“镜子唱反调”中,让一个学生扮演镜子,另一个扮演照镜子的人。正常来说,镜面动作左和右是一致的,而淘气的镜子的动作是恰恰相反的,这是逆向思维,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也使得“区别左右”这个数学问题成了有趣的游戏。

此外,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答案要视乎具体情景而定。例如“树上有十只鸟,打了一只,还剩几只?”“一张桌子4个角,2张桌子几个角(要是圆桌就没有角)?”“一杯水加一杯水等于几杯水?”“一个人盖一座房子需要100天,100个人同时盖房子是不是1天就盖好呢?”等等。

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能满足幼儿身心的需要,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婷婷.关于“数学生活化”的再辨析——从美国的“木匠教学法”看我国的“数學生活化”[J].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2]林德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批判[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主题教学游戏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原型经验应用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数学生活化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