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让美渗入孩子心田”

2019-09-10唐秋萍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着力点德育教育

唐秋萍

摘 要: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选择好德育的契机,巧抓德育的着力点,能唤醒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效增强德育的实效。因此,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交往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寻找到德育的着力点,并通过组织恰当的活动,力争放大这个点的效应,因势利导,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着力点;德育实效;因势利导

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曾说:“智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次品;体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废品;美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低档品;德育做不好,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危险品。”因而教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心里。笔者认为,选择好德育的契机,巧抓德育的着力点,唤醒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效增强德育的实效。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我们的德育落在实处呢?

一、听其言,抓住苗头因势利导

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阶段,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常常“有样学样”。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人、物、事接触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容易表露在道德上,所以教师通过“听其(学生)言”,因势利导,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例如,笔者班上有个叫小陈的学生,他经常滋事,说话不文明,是违反纪律的“头号人物”。对教师的劝说和教育,他非但不听,还恶言相向,态度恶劣。这样的学生令各位科任教师都感到头疼和无可奈何。2018年国庆节后上课的第一天,笔者去上课时发现小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述假期间的“奇闻怪事”,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浑然不知笔者的到来。笔者灵机一动,可以通过听其言、因势利导来帮助转化这位同学的行为。于是直到他演讲结束笔者才走上讲台,不紧不慢放好教本,然后非常真诚地对着小陈说:“非常感谢你为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演讲!同学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时笔者看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接着笔者又对他说:“小陈同学,如果你担任我们班的纪律委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全校师生将对我们班刮目相看。”他看了笔者一眼,不屑地甩了甩头说:“做就做,谁怕谁”。“好!不过我还有个要求:希望你以后的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一些,可以吗?”笔者看着他。“可以!”他爽快地答应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相信你!”接下来的这节课效果出奇地好,小陈也拿起笔做起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课堂笔记。后来,只要他言语上有稍微的偏差,笔者都会及时进行教育。为了彻底改掉学生不文明的语言行为,笔者的班级还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人”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的语言行为大大改观。班上学生讲话越来越文明,班风也变好了。

事实证明,这次对个人教育与对集体教育相结合的系列教育活动的效果不错。后来,小陈在不断进步,在他的协助管理下,笔者班上的纪律也越来越好了。其他同事问笔者用什么方法“破译”了这匹“黑马”,笔者笑了笑说:“听其言,抓住苗头因势利导”。

二、观其行,分析德育的着力点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不仅表现在口头上,还会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笔者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小张。有次大清洁,笔者和往日一样检查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忽然听到一声垃圾桶倒地的声音。原来是小張同学不小心把手里的垃圾桶打翻了,垃圾顺着楼梯往下撒了一地。他站在那犹豫了一下,然后看看四周没人,拎起那只只剩一点儿垃圾的垃圾桶,一溜烟跑了。要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幕,笔者真不敢相信笔者眼里一直那么优秀的一个学生竟然如此没有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也许刚才他那一瞬间的犹豫是因为他在做思想斗争,可结果他却选择了逃避。笔者意识到他这种行为,是缺失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的表现。这时如果不及时教育他,纠正他的这种错误行为,将不利于他的成长。想到这,笔者赶紧跟上去叫住了他,因势利导,帮助他认识到刚才他所做的那个行为的危害性。经过教育引导,小张不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把散落在地的垃圾清理干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他的教育,笔者还跟他的父母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指导他的父母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几天后,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笔者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情景剧——“车棚里的故事”,假如我们不小心把车棚里的自行车碰倒了,引起了“连锁反应”,“该不该扶起自行车?”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两个话题进行讨论,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经历了这次情感体验后,笔者班上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明显增强了。特别是小张,平时他见到地面、楼梯、宿舍有垃圾都会主动拾起放到垃圾桶内……对学生的变化,笔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真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三、结语

总之,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对寻找和把握德育的着力点应该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要在与学生的密切交往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搜集、筛选、分析来自学生的大量信息,寻找德育的着力点,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唤醒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组织恰当的活动,力争放大这个点的效应,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麦成.如何深化学校德育工作[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

[2]李春芳,李萌.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J].教育学文摘,2013(04).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着力点德育教育
浅谈课堂应变技巧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