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的结合
2019-09-10曹小娟
曹小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也不断变化,如今初中教育更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德育教学的重点学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起来,并结合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沟通几个角度入手,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心理教学
一、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往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实现对课堂气氛的有效把握,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在对教材内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创设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能够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教学环境。如在《青春的情绪》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带领学生开展“谁是卧底”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相关游戏,其中除“卧底”外的所有组员分到相同的短语,通过小组成员对自身拿到短语的描述与每个人的猜测寻找“卧底”身份的持有者。同时,通过游戏竞争与相互猜测,初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并区分出哪些是正面情绪,哪些是负面情绪,并且能够做到以平常的态度面对、处理不同的情绪,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有效把控,得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往往比较少,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恰恰是学生对社会产生认知了解,学习成为心智成熟的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做到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能够自如地面对课堂中课堂产生的突发情况,并做到对常规课堂内容的合理扩充,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效融合。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程《遵守社会规则》的学习过程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初中生遵守社会规章秩序、培养公民法治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提升留守儿童的社会意识,在此阶段,教师在课本内容讲解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播放有关于如何维护好社会秩序,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的公益视频,增加留守儿童对社会的参与感,满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
三、实行有效沟通
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应该把德育教学的时间禁锢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更应该在课余时间完成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对学生的身体或心理状态做到有效了解,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茁壮成长。如在《师长情谊》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延伸,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选取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带领学生到公园、山顶等处与大自然展开亲密接触,全身心地感受真正的自然风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教师也可以更容易展开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学,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进行對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有助于留守儿童身体与心灵双方面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扬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或改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全方面多角度地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8).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