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体育改革的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探析

2019-09-10陈海峰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

陈海峰

摘 要:开展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能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在分析了当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定义学校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系,把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增强高中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业务能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體育活动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强调素质教育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课间积极性休息形式,其目的是通过集体的运动来增加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校体育改革。

一、开展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大课间的开展推动了高中学生体质发展,推动了高中学生智力发展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它又为师生创造了新的交流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能使教育工作中的双方——学生以及学校都从中受益。

其次,高中大课间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学校的体育改革,同时增强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次,高中课间体育以一种安全的、文明的活动方式替代追逐打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损伤事件,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调节注意力,促进情感的交流,同时也能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二、学校体育改革的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现状

首先,学校的体育改革对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课间活动模式天天如此、一成不变,导致了高中学生体验上出现了厌烦情绪。从教师来看,对于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所限,对于该项活动的发展态度不乐观,对于该项活动的继续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追根溯源在于学校体育改革出现了偏差,体育改革还在维持社会化背景下的学生需要,其开展该项活动固步自封、踌躇不前,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缺乏积极性。

其次,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问题也值得关注,体育教师不能得到学校关注,一些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散漫,对于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效果不明显,致使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也无法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在开展这项活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体育改革制度滞后,引发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严重缺失。因此,在学校体育改革新政策出台之前,要引导发挥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能针对性的为学生健康服务

三、学校体育改革的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建议

1.重新定义学校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系

作为学校体育中的高中大课间活动,随时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应该随之发展,当学校的体育改革大方向已经定型的趋势下,其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路径也日益清晰。在学校体育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探索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动向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解决体育活动中具体化和细节化的问题,为了改善学校当前的体育状况,将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重新定义学校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系。

发展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了“阳光体育”的实践,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参照是《国家体育锻炼试行条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贯彻体育健康的理念,在多元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学校的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并把强身健体的重要思想传播至整个社会,全方位的推动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2.把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地位日益凸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将演变为体育课程形式,体育课程体系随着我国全面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占比将大大的加重分量。学校领导层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重视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处理好这一问题,将会阻碍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因此,提升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水平,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达到重要的目标,可以采取专题培训、橱窗展览等方式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文件宣传,把传统的课间操与现在的大课间进行对比,提高对大课间的认识度。积极响应中央、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组织好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领导要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的各类文件精神,不断学习文件内容、领悟文件精髓,不定期举行座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教育,切实落实文件精神。

3.增强高中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往往得不到肯定。因此学校一方面要不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和能力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师从事室外教学,条件艰苦,课多,学生难管理,部分教师存在心理落差这一因素,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自身应当结合学校体育改革的方针、政策,从提供自己业务能力水平着手,跟上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性的要求。增强高中体育教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业务能力,教师应该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教学模式以及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求。

4.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体育活动交流

学校在高中大课间活动的安排中,融入家庭、社区、俱乐部等交流的元素,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平台,使体育活动家庭化、社区化、社会化,从而进一步发挥体育的职能,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比如在城市的中学开设体育俱乐部,配备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由于学校体育教师人数有限,不能在大课间中全方面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在课外活动时间成立体育俱乐部,不仅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能延续大课间的饱满热情,学习系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秦敏.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自治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教学,2018(6)

[2]林晓玲.开展大课间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新教师,2018(7)

[3]苏君靓.大数据时代下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
金华地区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调研
学校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分析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白族民间体育活动考析
巧用农村资源开展体育游戏
创新“游戏规则”让体育活动更精彩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