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社会的缩影
2019-09-10葛海洋
葛海洋
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祠堂、墓室上的装饰画石刻,滥觞于西汉,兴盛于东汉,三国以降急剧衰落,故通称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其内容涉及汉代的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现实生活、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和“东方艺术的瑰宝”。
我国汉代画像石以山东地区的遗存最为丰富多彩,而山东汉画像石遗存尤以滕州市为最。勤劳的滕州古代先民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滕州汉画像石正是这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在汉代,滕州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加之儒家厚葬之风盛行,这为营造汉画像石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思想基础。
滕州是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它起于西汉武帝时期,讫于东汉末年,延续时间达300余年,遍布滕州全境,遗存极其丰富,更为难得的是滕州出土了一批纪年画像石,比较著名的有“永元十年”“延光元年”“元嘉三年”等,这为研究汉画像石分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在内容上,它包罗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滕州汉画像石内容极其丰富广博,其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神仙世界、祥禽瑞兽和经史故事,另一类是现实社会生活。而这两类题材的内容,又常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里,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反映神仙世界、祥禽瑞兽和经史故事的画像石,多取材于《楚辞》《山海经》及汉代流行的图谶思想。主要有伏羲、女娲、羲和、常羲、东王公、西王母等人物,有青龙、白虎、凤鸟等祥禽瑞兽。画像石有《周穆王拜见西王母图》《四灵图》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画像石,主要有车马出行、人物拜会、庖厨宴饮、田猎游射、乐舞百戏、博弈游戏、胡汉战争、生产劳动等内容。画像石有《冶铁图》《牛耕图》《纺织图》等。
在艺术特征上,首先,雕刻技法灵活多样、流畅娴熟。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弧面浮雕、浮雕等类别。阴线刻线条飘逸流畅,浮雕刻物像浑厚雄奇。物像刻画生动活泼,如百兽率舞,翻滚腾挪;乐舞百戏,妙姿奇特;胡汉战争,残酷激烈;车马出行,场面壮观。其次,尽量做到在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有的画面上出现几十个人物或几十种动物,而这些物像不呆板、不雷同,形神各异,给人一种动作感,似乎呼之欲出。个别画面,作者特别注意細小动作的刻画,这些细节,真实动人,栩栩如生。其次,构图布局充盈繁密,层次众多,但主题突出。一幅画像最多可达十层,物像充满天地,空白处还要填以飞鸟走兽。但对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动物或事件,能做到重点突出,或将其放在主要的位置,或让其体量高大,或从雕刻技法上加以区别。能做到繁而不乱,产生了一种铺天盖地,多彩绚烂的效果。
1.日月星辰汉画像石拓片(图1):该石呈长方形,横1.8米,纵0.87米,厚02米。画面分左右两大部分,左边中部刻一只大鸟,背负一轮红日,日中有“三足鸟”及天狗;右边刻有一条苍龙环抱着一轮满月,月中有蟾蜍和玉兔;靠近月亮附近有两个人首人躯拖着长长尾巴的仙人似在遨游天空;其间分布着35颗星辰和7只飞鸟,朵朵祥云飘浮天际。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掌握天文知识的有力证据,亦可见汉代天文知识的普及。雕刻技法为平面和弧面浅浮雕,画面上加饰斜线及锥刺纹,有的部位采用了阴线刻和局部减地等手法,技法娴熟多样,画面舒展流畅形象逼真生动,当为东汉中晚期画像石鼎盛时期之佳作。
2.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画像石拓片(图2),横35米,纵0.96米,厚0.3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一组历史人物故事,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反映的是汉代的孝道思想。而下层画面则集中全部篇幅刻画了一个流传几千年动人而美丽的传说——周穆王会见西王母。《周王西行图》整个画面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刻画生动。细看,天上祥云在飘荡,鸟兽在欢腾,车轮在飞奔,天马在嘶叫。画面右方,周穆王端坐在由六条神龙拉的云车之上,蟾蜍赶车,羽人引路,百兽率舞。左边则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坐在高高的鱼尾座上,玉兔、青鸟、羽人侍奉左右,正在迎接周天子的到来。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莽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天做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
西王母原是一个西方部落的女酋长,在汉代被演变成居住在昆仑山上的女神,而且是诸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认为她掌管着不死之药,掌握着凡人能否成为神仙的大权。人们之所以在墓中大量描绘、供奉西王母,其目的是为了让死者能平安抵达西方世界——以西王母为代表的长生不老的神仙世界。请看画面所描绘的西王母形象,身边侍奉着九尾狐、玉兔,还有一棵仙草,充分展现出人们对神仙世界的理解和灵魂的寄托。通过这幅汉画像石,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墓主人将这样的升仙图刻在自己的归宿——墓葬里,还是反映了希望在死后,灵魂得到飞升,像周穆王所驾驭的云车一样飞升,一直到达他们向往的西王母身边。
3.永元十年执笏图画像石(图3、4):原石为长方体立柱,石纵93厘米,横24厘米,厚12厘米。属东汉中期,出土于山亭区堌城,属国家一级文物。正面图像分三层,上层为长方形边框,边框内刻有题记四行,可识别的60余字,中层一执笏人物;下层为一长方形边框,边框内饰以菱形纹;右侧面为一长方形边框,边框内饰以菱形纹。图像雕刻技法为剔地平面线刻。题记释文“以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口,此口口如礼,后子孙无以口日祠,使石工书颜文羽昆弟六人,弟仲文,伯先仲京少文,母以永元十一年七月廿七日口口不幸,母年八十七”。
永元十年为公元98年,是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至今已经1900多年了。据题记释文可知,永元十一年应为祠堂刻石的年代,而永元十年为颜氏兄弟母亲去世的时间。柯昌泗在《滕县金石志》中对其题记进行考释“右颜文羽昆弟六人刻石,近出山东滕县城东城头村,邑人杨知性访得拓本。石作长方形,分三层:上层刻字;中层画像,为人形;下层匡郭,中无字。中、下两层左右依稀似有字迹,石泐已甚不能确定也。惟上层字虽可辨,而刻画简率不能悉识,其文从左而右凡四行,详为辨释,略得其大意,为颜氏昆弟母墓刻石,盖亦石堂之类。其云:使石工书者,六人中皆不能书,而石工所书又不能工。可见制作之朴陋与樊敏碑出于石工刘燥息盛之手者,文野有霄壤之判矣。甲申(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四月胶西柯昌泗”。据了解,城头区农民宋德珠的父亲收藏颜氏纪年画像石后,一直密藏在家中,有人虽多次登门求其转让出高价而不卖。荒年青黄不接之际,拓得几幅拓片到滕县古会上去卖,用以养家糊口。日军侵华期间,四处收掠文物,宋德珠的父亲将珍石垒了猪圈墙,因此才躲过日军浩劫。1978年宋德珠将其父收藏的画像石,用独轮车推到县城,捐献给了县博物馆。
4.元嘉三年对弈图画像石(图5、6):原石纵83厘米,横210厘米,厚14厘米,属东汉时期,出土于滕州市姜屯镇驻地,属国家一级文物。画面不分层,中间为阁,上立一朱雀,阁内中刻二人六博,四人观看;阁两侧为阙,上各有一鸟屹立,左阙外有一马吃草,两旁刻有各种猛兽。画面布局饱满,雕刻技法为弧面浅浮雕,动物施加阴线,石左上方有竖排三行隶书题记“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赵寅太子植卿为王公,永和更立,负土两年,侠愤相顾若携,有孙若此,孝及曾子。植卿惟刻心念,始增龙成坟,不肩一毋,独雇石,直克义,以示祠后,石口传存,相法其孝”。据题记可知,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赵寅的太子植卿王爵之位,是在永和年间立的。赵寅去世已埋葬两年,是儿子找人取土堆坟的,将来的孙子也会这样做的,因此,他们对先人的孝道和曾子一样。今植卿为了铭记时刻不忘先人,独自肩负,重新给先人坟茔增土堆坟,并刻石表明所显现的孝道和事情,放置于墓祠之后壁,用石料来延年长久,希望子孙后人仿效做法,把此孝道流传下去。
总之,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