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博物馆藏苏轼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石刻的来源及其流传

2019-09-10沈倩

理财·收藏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滁州长卷

沈倩

郑州博物馆于1959年从新郑收藏一套苏轼书写的《欧阳永叔醉翁亭记》石刻,这套石刻由24块长60-90厘米、宽40厘米的规整青石组成,每块石刻上用阴刻手法雕刻了欧阳修所作《醉翁亭记》的内容,它是郑州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和重要展品之一。收藏之初,博物馆专门兴建了“醉翁亭记”长廊,使之能够妥善保管,又便于广大观众参观。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刻长廊日渐破旧,博物馆于1988年将石刻移至室内并开设了“苏轼书醉翁亭记石刻陈列”专题展览。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这套石刻被陈展在“古代石刻”展厅中。在陈展中不断有观众询问苏轼及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有关问题,特整理此文以便明晰。

一、欧阳修及其著名散文《醉翁亭记》

众所周知,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开创了一代文风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在散文、诗词等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以散文见长。《宋史》评价其功绩可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媲美: “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之。”他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体裁兼有,《醉翁亭记》便是广为传诵的不朽名篇,

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四十不惑的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新政而被贬滁州(今安徽滁县)任太守,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当时整个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使欧阳修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他在政事之余,经常到附近的琅琊山开化寺一带欣赏优美的林泉景色,开化寺和尚在泉边修建了一个亭子,欧阳修便提名“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苏轼与《醉翁亭记》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上卓有成就,还是一名千古伯乐,他推荐、提携了一大批布衣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这其中就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苏轼是欧阳修任礼部贡举主考官时取的进士,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诗、文、书、画皆有很深的造诣: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在宋代有名篇刻石的习惯,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后,曾亲自书写《醉翁亭记》并请工刻石,于庆历八年(1048年)立于醉翁亭附近,但因该碑刻字较浅,又被追捧者无数次拓印,滁州人怕不能长久地保存,欲改大字。宋元祜六年(1091年),苏轼知颍州时,滁州人请人求書于苏轼。苏轼为欧阳修的门生,不可推辞。于是他先后书写了两种字体的《醉翁亭记》。其一是应开封府刘季孙求书,于十一月乙未,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其二是应滁州太守王诏求书,于十一月乙巳,以大字楷书写成,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这两体《醉翁亭记》的请书者苏轼均在后跋上予以了体现:草书体是“开封府刘君季孙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而楷书体则为“开封府刘君季孙自高邮来,过滁,滁守河南王君诏请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由此可见,草书《醉翁亭记》是开封府刘季孙亲自到颍州求书得到的:而大字楷书是滁州太守王诏请开封府刘季孙代为求书的,而王诏本人并没有到颍州。苏轼所书两体《醉翁亭记》还有一处不同在篇名上:草书体开头篇名前有作者姓名,即“欧阳永叔醉翁亭记”;而大字楷书体开头则为“醉翁亭记”。

三、苏轼书《醉翁亭记》石刻的流传

由于欧阳修和苏轼在北宋时的影响颇大,苏轼书写的两体《醉翁亭记>在当时也是弥足珍贵的。滁州太守王诏在得到苏轼所书大字楷体《醉翁亭记》后立即请人刻石,立于琅琊山麓,后此碑在南宋或元代时被毁。明宣德年间,太府寺卿天台赵次进才经手重刻,全文刻在高230厘米、宽90厘米的两块石板的两面,字体较大,每字约10厘米见方。但由于石质较差,年代久远,加上战乱及人为破坏,部分字迹已经磨损不清。为妥善保存此碑,滁县专属文化局根据明代碑刻拓片,于1983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醉翁亭记》拓本。琅琊山管理处也据此重新刻碑,供游客观赏。

草书《醉翁亭记》(长卷)写成之后,并没有被及时刻石,而是被人秘藏,得之者不轻易示人,因而长期不知去向。直到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四月,杰出的书画家、诗人赵孟頫见之并作跋。赵孟烦作跋时,长卷归冯伯田所有,而且从跋文中得知,此长卷曾经书画收藏家赵子固鉴定为真品。此后,长卷又湮没多年。到明代露世,宋广、沈周、吴宽均有跋文。后来,长卷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拱所有,高拱作跋文配述得此卷经过,并命其门婿刘巡请著名篆刻家文彭、吴应祈为之刻石,文彭和刘巡也分别写有跋文。之后,刘巡携石返乡,立于鄢陵刘氏家祠。高拱所得长卷,后为首辅张居正所有。张氏败落后,此卷落入宫中,后因火毁。

清康熙壬申年(1692年),河南新郑高有闻(高拱族孙),因鄢陵刻石磨损不清,便将家藏原拓本重刻,并写有跋文记录此事。其所刻石立于新郑高拱祠堂,新中国成立后被郑州博物馆所收藏。这套石刻刻工精美,较原鄢陵石刻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后来鄢陵石刻去向不明,新郑的这套石刻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以楷书开头,以行、草兼用字体写成正文,最后以楷书落款,其气势磅礴,神韵飘逸,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其石刻能流传至今,不仅使苏轼书法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其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滁州长卷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长卷
陆黛灵书法作品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
[第二十一站:滁州]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