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石佛寺的源流与寺中铁佛的存藏
2019-09-10张然
张然
潍县石佛寺,俗称南寺,位于山东省潍县城南门以北处(今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处附近)。石佛寺传为宋代所建,历史悠久,旧时为潍县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自清末开始逐渐荒废,直至20世纪80年代因旧城改造而彻底拆除,今已不存。
潍县古称为北海、潍州,自隋代开皇十五年建城开始,历经数代重修和建设,至清代基本成型,形成“一城一关厢”的城市格局。城市建筑众多,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有道教宫观“玉清宫”,江北第一私家园林“+笏园”等。其中石佛寺亦曾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
据史料记载,潍坊地区一直是山东重要的佛教传播区域。东汉时期就开始建筑寺庙,有记载最早的寺庙是东汉永平年间所造的法观寺。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极其昌盛,现代考古发掘出大量那一时期的佛教遗存,比如今青州的龙兴寺造像等。直至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为了抑制佛教的快速发展,曾下诏毁天下铜佛以铸钱,因此潍州一带的佛教势力受到很大影响,寺庙的铜铸佛像都遭到损毁。
历经五代的战火纷飞,整个潍州城已毁坏殆尽。直至宋代咸平二年,一位名叫玄德的和尚,兴建了一座新的寺庙,并将其命名为石佛寺。多数资料都将此时期定为石佛寺的创立时期。但是自从宋代咸平二年以后至明代建立以前,由于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得知那时石佛寺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从而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期间石佛寺一直存在着。
明代初年,撤销了原来潍州的建制,将其降格为县,这就是后来的潍县。此时的石佛寺已是当地著名大寺,而且还得到官方的支持。明洪武十五年在其寺内设立僧会司,来掌管本地区的佛教活动和佛教徒。又于明洪武二十四年作丛林,具有了在潍县地区给僧人受戒的权力。此时的石佛寺已经成为本地区佛教的领导机构和传教中心。
而此时信众的资助也不断增加,石佛寺也经历了多次修葺。自明永乐九年起直至清代雍正八年历经多次维修、重修,从而奠定了石佛寺基本格局。寺院包括门殿两座,都是面阔三间;正殿一座,面阔五间;东西廊殿两座,也都是面阔三间。为一个三进的大院。《隆庆五年重修石佛寺记》记载:“口塑石佛大像于中,后殿新剏迁废寺铁佛焉。前则天王殿,前左则山门,东西列达摩、伽蓝二廊口。”
石佛寺在清代又多次举行佛事活动,参与者众多。民国初年寺中仍有僧人,现在已知石佛寺最后一位住持为佛教临济宗僧人妙悟。
“自清末以来社会上兴起庙产兴学的运动”,石佛寺也被征收,成为县中学附属小学。至新中国成立后石佛寺一直荒废,据老人回忆在石佛寺的外面曾有一固高大的围墙,而寺内空空荡荡。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旧城改造工程,石佛寺被彻底拆除。
明万历十九年左右,一尊铁铸佛像由外地废寺迁入石佛寺,并被安放于后殿。铁佛的迁入使得石佛寺的名声大振,因为铁佛太过有名,所以石佛寺一度又被称为铁佛寺。明万历十九年曾有《重修铁佛寺记》问世。
但是关于铁佛的记载在明万历十九年后却也戛然而止,铁佛寺也改回了石佛寺,之后的资料上也鲜有关于铁佛的记载。直至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就是石佛寺旧址的附近,出土了一尊巨大而精美的唐代鐵佛。佛像残高278厘米,宽190厘米,佛像端坐,肉髻高耸,面部丰腴,神色庄严而不失慈祥,上身着佛衣,双臂及下半身残缺不全。此尊佛像现藏于潍坊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