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

2019-09-10唐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途径德育初中数学

唐军

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为此,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数学习惯,进行习惯渗透;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渗透;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进行内涵渗透;开展多彩活动,进行活动渗透;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实践渗透。通过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两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途径

数学课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新课改环境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数学技能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实际,有的放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德育渗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思想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展开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初中生良好品性的培养,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组织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实现全面综合性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助作用。其次,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将德育教育渗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数学教材渗透德育知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不仅包括了完整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拓展新性知识,很多数学教师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进度,往往对于这些教材拓展知识直接忽略。但是这些拓展性知识是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最好的案例。例如,在学习关于圆的知识的时候,教材拓展知识中,描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圆周率的来历。圆周率是不同文明中普遍关注的一个数据,它的精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文明中数学计算方法的发达程度。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以周三径一为率,相当于π=3。后来不断有人改进这个数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值,他计算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求得圆周长的过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除以1丈,则按现代的表示,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π满足:3.1415926。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发展的介绍,教育学生敢于探索和挖掘新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对学生今后的学生、成长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

1.教师注重引导和示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模仿内化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行为实践来感染学生。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并且掌握在解方程过程中如何“合并”,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一首古诗作为知识内容切入点:“巍峨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支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教师通过此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得出+=364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尤其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进行测量,最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两个对角定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时间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克服了教师知识中“勾股定理”的抽象性,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细微求真的科学态度,也是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数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局限在教学课堂当中,应该与课外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在提高学生活动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例如,在学习“七巧板”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的数学图形组合、分割有全面的认知,还能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数学知识对學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哲理。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的时候,需要将结合知识与到数知识联系起来,最终确定点的平面位置。教师可以告诫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要学会合理利用周围的有效资源,然后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准确定位,从而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工作要保证扩大德育的外延性,表现出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利用数学教材渗透德育知识,注重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中明.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2]姜丽丽.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29-30.

[3]张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98-99.

[4]林景通.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5(07):4-5.

猜你喜欢

途径德育初中数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