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小说的英译教学研究
2019-09-10赵丹丹常丽强袁福
赵丹丹 常丽强 袁福
摘 要: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扩散,在诸多优秀国外文学作品流入至我国的背景下,使我国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外优秀作品并影响我国的外文学术范围。而我国也存在诸多优秀文学作品,通过英译后在国外发表,受到了国外文化学者的赞许。在英译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翻译方法与翻译手段的研究,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外读者的文化习惯,否则难以展现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
关键词:文化翻译;英译教学;中国小说英译;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090-03
Abstract: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continued to sprea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y excellent foreign literary works flowing into China, our readers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excellent works and influenced the academic scope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There are also many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in China,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abroad after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have been praised by foreign cultural scholar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students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habits of foreign readers. Otherwise, it is difficult to show the essence of excellent Chinese literature.
Keywords: cultural transl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ovels; teaching research
一、概述
文學作品是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字作品,融入了时代特征、作者情感,是人类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财富。文学作品自古以来便真实存在,并且文学作品是不分地界、不分国别的,有时情感的交汇会使读者产生共鸣,使文化不断被人们吸收和传承。
我国自古便拥有较多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拥有超过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在历朝历代都拥有影响力较大的作品,例如先秦的《论语》、《诗经》、《左传》、《孟子》、《庄子》;秦汉的《史记》、《淮南子》等等,并且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聊斋志异》也深受现代人的追捧,以及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回看近现代作品,我国也涌现出较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钟钱书的《围城》、鲁迅的《呐喊》小说集、《彷徨》小说集等等。无论是古代的文学作品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对我国国人造成深远的影响外,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开展英译教学研究中,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将我国优秀的文化文学作品通过准确的翻译、意译,通过国外的语言精准地展现出我国作品的含义。
二、中国文学英译研究概况
在进行英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已有的中文英译范本为例。从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情况来看,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定是孔子的《论语》集了。由于我国是一个拥有超过五千年不间断悠久历史的国家,尤其孔家在我国的传承历史较为悠久,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历朝历代和至今均有较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尤其在近些年,国外学者对我国孔子的儒家思想研究兴趣高涨,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成立了较多的孔子学院,使世界各地崇尚儒家思想的人们能够享受中国历史文化对他们思想的冲击与洗礼。那么这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儒家思想的含义准确地翻译成各国能够看懂的语言文字,换言之,如何用国外语言生动、完整地描述儒家思想中《论语》的每一句含义。这就需要译者对目标语言国文化历史的理解和其国家语言习惯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还要深刻理解《论语》中欲翻译内容的准确含义和引申意义。而在各国孔子学院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论语》内容的准确翻译,在这一方面,我国专家学者通过不断的文化差异分析及翻译实践,达到了准确翻译《论语》内容的目的,并且成为我国中国文学英译的一面优秀旗帜。
在英译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让学生考虑到原文与目标语言的差异,以英译为例,英译是目前中外文学中最常见的翻译语种,世界上很多的文化作品也都是进行了英文版 本的翻译制作后,再翻译成中文的,因此,英译是比较重要文化翻译手段。分析英语文字本身,其描述力不如中文,因此很多将中文内容翻译为英文时,很难用较为贴切的语言文字描述中文原文所描述的情境。特别是中国文言文和古文、诗歌的翻译中,对于翻译者本身的文化素养要求较高。以中国古代唐诗为例,唐诗要求对仗工整,字数整齐,而翻译成英文时仅仅是描述出作者当时书写唐诗的意境而已,而却无法通过对仗工整的文字描述出唐诗的对仗整齐,因此不得不说,在英文面前,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描述难免有些苍白和无力。
三、中文小说英译的作家与作品研究是对英译教学的促进
在英译教学中,首先要了解目前中文小说英译的作家与作品情况,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和再创作。中国诗歌翻译成英文的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无法用较为对仗工整的英文句式和单词,准确描述出诗歌的工整句式,而只能描述出当前的意思。
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可谓最为成功且深受中国读者好评的,要属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了,原文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两句诗歌,翻译成英文后是:No ancients before me, Nor comers from behind. Reflecting on the infinite Of heaven and earth, Alone, in a sadness sublime, And tears come. 虽然对《登幽州台歌》的英译版本比较多,但是该版本的英译效果最为读者接受,也被中国译者普遍认可。对《登幽州台歌》的英文翻译最著名的有三个版本,分别来自翁显良、Burton Waston和许渊冲。其中翁显良在中国诗歌理论翻译中最为著名,其翻译的多数中国诗歌能够在准确表达诗歌意境的同时,能够做到音律美且形式美。Burton Waston是美国当代的文学翻译家,精通中国古籍,其对中国文化理解程度较深,因此在对中国诗歌、古籍、文言文等翻译十分精通。许渊冲被称作“诗译英法第一人”,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超过60年之久,在中国古诗英译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韵理论,将中国古诗意境描述地淋漓尽致。在三位中国文化作品英译专家的翻译中,对《登幽州台歌》的三个译本也完美展示了中文作品英译的魅力。
除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外,我国还有很多文学作品的英译比较著名。例如对我国十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英译。四大名著是我国历史文化作品的精华,在我国广为流行并受到读者关注,并且四大名著已然成为我国在世界文学著作中的名片,在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文化作品时,也会最先从我国的四大名著开始了解。
施耐庵的《水浒传》被英译成多个版本,书名也不尽相同,包括《发生在河边的故事》、《在沼泽地里》和《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该词是引用了《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了梁山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据统计《水浒传》被翻译成12国语言,在日本就有18个版本的译文。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翻译作者曾于1938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美国名布克夫人。水浒传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著作,讲述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在外文译本中,深刻阐述了《水浒传》的精华内容。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整本英译较少,但是美国翻译家钟爱《三国演义》中的项羽故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并著作了《战神》一书,将项羽的故事情感描绘地淋漓尽致,也使很多外国读者对我国的《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罗慕士(Robert Moss)翻译的《三国演义》,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在外文译本中,被翻译为《猴》(《Monkey》),该译本主要从孙悟空的角度出发,将中国佛教的相关内容和唐朝唐玄奘去印度取经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使外国读者对《西游记》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对我国唐朝唐玄奘取经的历史比较关注。在《西游记》的英译版本中,著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1913年出版了《西游记》译本《A Mission to Heaven》(翻译为去天堂的任务)。在1930年海伦·M·海斯再次将《西游记》原著翻译成《The Buddhist Pilgrim's Progress》并顺利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追捧。
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1842年,即道光22年,英国人汤姆将它的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es)等翻译成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还有一个版本是在1978年由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两人翻译,名称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这几个译本都是比较典型的,在一些字句的翻译中能够感受到作者鲜明的语言特点。在句子结构中的翻译,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的译本与David Hawkes的版本有一定的差异,举例来说,对于“他问了我好几遍,可有看见他的绢子。我哪有那么多工夫管这些事?”(原著第169页)这段翻译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翻译为:She asked me several times whether I've seen her handkerchief. As if I had time to bother about such things!而David Hawkes翻译为:She's asked me about that handkerchief of hers a number of times. I told her, I've got better things to do with my time than go looking for people's handkerchiefs.兩种翻译具有强烈的差异,但David Hawkes的翻译中更能体现对前后文之间的衔接与搭配,这里翻译更具鲜明的语言魅力。
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较为著名的小说,具有神话色彩,据文献资料的查阅,《聊斋志异》先后被29个国家翻译成超过60种外文版本。其中英译本的数量较多。翟理思共选取《聊斋志异》中的164篇作品,创作了《聊斋志异选》(《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aung,GyiJ.A.与 Cheah Toon Hoon合译的英文译本,书名《神镜》(The Celestial Mirror),共选译二十四篇作品,1894年由仰光德瓦兹出版社出版;邝如丝的英译本《聊斋志异》(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共选译40篇作品,由纽约潘西恩图书公司于1946年出版。
这些典型的翻译案例,是目前英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研究范本,为英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四、中文小说英译的译介过程研究是对英译教学的促进
英译教学中,译介过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翻译中文原著小说,无论目标语言是何种语言,几乎都缺乏汉语极强的表述能力,换言之,用英文翻译中文原著小说,其语言的生动能力可能稍微欠缺,而往往中文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文字的表达多样性。中文的成语、诗歌、对联等具有较强的语义浓缩型,在译介过程中,如果翻译不当,就很可能出现无法真实表达原著作者意思的情况。因此,对于从事中文小说英译的作者而言,首先必须得深入了解双方的文化与国情,尤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程度要更加深入。对于中国文学作品而言,语言文字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同一个意思完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文字进行表达和描述,而翻译成英文后难免有些苍白,有时甚至无法准确表达出原著的意思。因此在进行英文翻译时,往往很多作家在此方面十分苦恼。相比于中译英的文学作品,外文作品翻译成中文译本时则自由度十分灵活,有时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中文描述形式将简练的英文作品翻译地妙趣横生,因此对于英译中的版本而言,则稍显简单很多。
面对这种情况,在译介过程中,作者必须做到对博大精深中文的深入理解、对文化差异的了如指掌、对原著作者情怀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原著的透彻理解。首先,对博大精深中文的深入理解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其中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包括对当前原著所著作时期的理解,还有要对中国文字含义的深入分析理解,例如有名的“推敲”二字的由来,是古人在作诗时的深入辨析,而在进行英文翻译时,往往很多中国文字值得作者推敲。其次,对文化差异的了如指掌,是指中西方文明存在的差异化,有时中国人的习惯和外国人的习惯有所不同,在翻译时,虽然用英文描述了原著中的某一项语义,但往往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这项习惯,导致即使翻译者准确将中文进行了翻译,但读者可能却读不懂,这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疑惑。再次,对原著作者情怀的深刻感悟是译者能否站在原著作者创作的角度进行书写和翻译,如果没有理解原著作者创作的情绪,那么很可能无法准确将作者的情感融入至译文中,造成了翻译过程的感情缺失。最后是对原著的透彻理解,这是进行作品英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般在翻译一本中文著作作品时,必须要对原著进行多次的阅读和剖析,除了阅读名著本身之外,还要对著作的年代背景、作者情况等自然环境进行较多的分析和资料搜集整理,以达到最优质的翻译效果。
五、中国文学英译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仅是世界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和扩散,各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占领了世界重要的文化历史舞台。中国拥有超过五千年连续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的文字、诗词歌赋、小说等层出不穷,激励着后人。在中国当代,依然拥有很多风靡全国的作品,并且通过优秀的英译团队进行翻译制作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展示中国古代武侠剑客风采的过程中,不断提及中国历史古代文化,继承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品质和传统,其内容的精彩程度也是被外国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在打造一本优秀的中国文学英译作品时,需要优质的翻译团队,该团队内应该既包含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又应该包含掌握西方传统文化习惯和良好语言翻译的外国人,这样在有效的合作下,能够将原著中所有的细节进行准确翻译。只有翻译准确、内容得体,才是传播的基础,也能广受读者的喜爱。在传播过程中也应该在世界上文学作品传播氛围较好的地域,在追捧国外优秀译本的国度,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听从优秀读者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中文译本将更加有市场竞争力,其翻译制作的效果便会更加优秀。
在中国英译作品被读者接受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读者进行调查和探讨,总结书中翻译不准确之处和可改善之处,然后经过不断推敲,最终完善翻译译本,以推出第二版或修正版的形式不断完善文学作品的译制成果,这样的翻译过程更具有责任感。
六、结束语
英译教学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让全世界各国读者了解中国优秀作品的有效途徑,一个国家文学作品的译制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标志。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仅是世界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和扩散,各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占领了世界重要的文化历史舞台。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制作成更多新的著作,供世人分享和品鉴。
参考文献:
[1]杨媛.论中国现当代小说英译中的“归化”现象[J].现代交际,2019(6):104-105,103.
[2]苏静,韩云波.中国文化“走出去”视野下金庸小说英译研究现状与思考[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1-68.
[3]吕黎.以源语为中心的《中国短篇小说》英译策略及其命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