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下的朋辈教育模式研究

2019-09-10邓煜

高教学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朋辈教育模式

邓煜

摘  要:在完全学分制逐渐普及的新形势下,本质上是一种点对点或一对多的共情和互助的朋辈教育作为实现更好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举措,在扩大学生事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学生的自省和社会化方面有其优势。探索建立“一中心六制度”的新型朋辈教育模式,需要不断革新理念、内容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成效。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朋辈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191-03

Abstract: In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essentially a peer-to-peer or one-to-one peer education of mutual affec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as a new measures to achieve a better college students'self-education, i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expanding student affairs work, enhance the appeal and acceptabi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introspection and socialization have their advantages.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peer education model of "one center and six systems" requires constant innovation of ideas,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tests results in practice.

Keywords: full credit system; peer education; model

完全学分制是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试行探索的一种以学分计量为核心的制度,在规定的学籍有限时间内,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朋辈”即“朋友和同辈”,朋辈导师制度来源于“导生制”①,最基本的特点是学生教学生,本质上是一种点对点或一对多的共情和互助。近年来,对朋辈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颇有成效。但在完全学分制这一新形势下,朋辈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需探索适应的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完全学分制。

一、朋辈教育运用于完全学分制上的优势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独立自主地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②这为朋辈导师制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持。大学生朋辈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众多探索和独具特色的成果之一,如“学长工作室”、“朋辈辅导员”、“新生朋辈教育”、“朋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朋辈进党建”等,在高校德育、通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学业指导、班级建设、心理帮扶等方面,均发挥了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桿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并形成了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学习,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时间与空间的零碎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动态跟踪的不稳定性。弹性学制、班级概念的淡化、学生完全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都给以一对一辅导和集体教育“点面结合”的传统朋辈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朋辈教育在完全学分制下,也能更好地充分发挥其优势。

1.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朋辈教育可以扩大学生事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辅导员与朋辈导师工作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工作更具有全面和系统性。面对完全学分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如同一班级学生因选课时间差异无法开展班级活动,在辅导员无法一一顾及的情况下,朋辈导师可以“化整为零”,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内部情况,以最贴近学生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和模式,了解班级每个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能有效整合和激活教育资源,弥补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数量和工作覆盖面的不足,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2. 从双方关系看,朋辈导师身份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工作开展,容易与学生共情,互相接纳,使学生管理更有实效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建设性的心理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系统的时间较少,专职学生事务干部与学生共情的效能较低,也难以对所带的数百名学生一一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朋辈导师以相似的年龄、经历的优势可以迅速被学生接纳,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

3. 从个体与社会上关系看,朋辈导师在工作时,同时也是双方自省的过程,为培养学生骨干提供了平台,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③孔子《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比较取长补短,朋辈导师和受教育学生能找到实在的学习榜样,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在完全学分制更强调“个性”、“习得技能”的前提下,同样在此背景下成长的朋辈导师较为清楚学生在某阶段最需要的是哪些技能和服务,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去选择创设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社会实践情境,言传身教,让学生受到较为高效的训练教育。

二、探索建立“一中心六制度”的新型朋辈教育模式

朋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点对点或一对多的共情和互助,参与主体和客体都是学生,由于它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因此,它的最大的挑战也来自学生本身。在完全学分制下,作为朋辈导师的学生同样面临着时间和空间零碎化的问题,心理特点也随着学分制的实施产生了变化,需要探索建立一套新型的朋辈教育模式。

1. 建立“朋辈教育支持中心”统筹全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④实践也证明,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思想动态更难以跟踪,更需要明晰一个导向,即朋辈教育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和落脚点。因此,建立一个在学校学生部(处)直接领导下的“朋辈教育支持中心”,有利于牢牢抓住其主心骨,更好地为学生工作服务。

中心以研究式、项目化的形式运作。中心设置后,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并有专门的场地挂牌办公。常态化运作主要体现在:第一,培训方式的课程化、模块化。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和具体可预估的效果,并以此作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并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可包含理论+实践+体验分享,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经典著作阅读、中国历史、中国教育史、朋辈教育方式方法、日常礼仪、心理专题等。第二,实行朋辈导师动态聘任制。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容易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心理容易产生挫折感,可能在中途选择退出,实行聘任制可以进一步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利于弹性管理不同类别的朋辈导师。实行动态聘任制度,实行末位约谈和退出制度,也有利于“奖罚分明”,进一步树立榜样标杆作用,通过排位正强化朋辈导师的工作动机,鼓励后进努力争先。

中心直接由学校学生处相关思政教师担任负责人,在完全学分制学生活动更零散的状态下,改变传统的以职能分类为依据设置秘书、组织、网编等部门,直接以服务对象的地点为根据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班级、社团、生活园区、网络教育、校园文化五个大类的朋辈教育平台。这样设置如“靶向治疗”,好处在明晰了服务的对象和地点,要求朋辈导师所具备的相关素质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如在生活园区可以设立楼栋朋辈导师队伍,以朋辈自我管理的方式使德育工作进入楼栋,通过楼栋朋辈导师及时、迅速地了解楼栋学生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网络教育上,依托各大高校使用的“易班”网站系统、“我在校园”等微信小程序,加强朋辈导师与学生的沟通联动。又如在校园文化的支持上,择优在各类歌唱、舞蹈、器乐大赛中,优中选优选取舞蹈、声乐类、艺术管理类优秀学生作为学校合唱节、舞蹈、器乐等比赛的指导教师,专职负责活动培训,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活动的专业水平。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在学校抓住大方向的前提下,发挥朋辈导师“术业有专攻”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朋辈教育的效果。

2. 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保障制度。朋辈教育支持中心需要负责朋辈教育者的选拔、培训以及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价等工作,且需要为推动朋辈教育活动进行统一筹划。在完全学分制下,会涉及到朋辈导师的学分计量、社会实践课程学分认定、活动与课程冲突等问题,中心应该吸纳学校与此相关的职能部处,如教务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行政人员参与中心的每周联席例会,第一时间解答与朋辈导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第一时间把学校的最新政策通过朋辈导师传达到广大学生。其次,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有一套通过学校学生处或更高级别组织同意印发的朋辈导师组织制度和保障制度,依法规定朋輩导师所履行的权利与义务,严格依法保障朋辈导师在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3. 建立分类选拔制度。根据中心五平台的设置,所需要的朋辈导师专业能力不一,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分类选拔制度,如在班级朋辈导师方面,侧重于组织协调能力强、凝聚力好的学生骨干,在校园文化朋辈导师方面,更侧重于学生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准是否达到要求。朋辈导师的选拔要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同学中有比较高的威信,优先考虑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具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朋辈导师需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本科学生已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优良水平,或者参与过校级以上学科知识或技能竞赛项目,尤其是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过论文或作品等。(3)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乐于为同学和集体服务,能起到骨干模范作用,熟悉本科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方法,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健康的身心素质。符合以上原则后,朋辈导师的选拔可以不拘一格,从科研学术、志愿服务、社团服务、艺术特长等方面分类选拔,并建立有特点的、符合校情学情的选拔细则。选拔过程要“公平、公开、公正”,可由“公布招聘事项——院系组织面试选拔——拟聘任人选登录系统上传信息——学院审核——学生工作部(处)审批——全校公示——分类分批聘用”各环节构成。

4. 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育制度,分层次分类推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时期,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各不相同。而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高校或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特征的学生面临不同的德育发展需要和德育发展层次。开展朋辈教育工作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别的导师、不同类别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教育内容。以五大类朋辈教育平台为依托,共性与个性结合,有意识地组建不同类别的朋辈骨干培训基地,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长期性的教学大纲,加强培训。共性课程可以包括完全学分制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实战模拟、心理游戏体验训练、校园历奇等形式,个性课程则针对不同类别的朋辈导师开展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培训,对不同类别的朋辈导师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治疗技巧、专业技能等知识的培训。

5. 强化底线思维,要特别重视对朋辈导师的心理疏导,建立心理疏导制度。完全学分制下,朋辈导师在学业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量呈现升高趋势,成因有待研究。朋辈导师不仅要承担育人职责和义务,且自身还有人际关系处理、学业学习等压力,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利用其他时间兼任工作,会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倦怠、消极低落,甚至是抑郁等情绪和饮食减少、睡眠质量差等躯体化症状,需要中心联同心理咨询中心对所有朋辈导师进行动态的心理监测,发现问题时及时介入,通过集体培训、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建立朋辈导师的心理状态定期跟踪库,保持团队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朋辈教育支持中心”要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各院系朋辈导师属辅导员、朋辈导师所在班级心理骨干、所住宿舍室长等一切能依托的力量,建立定期的动态跟踪制度,定期让朋辈导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测评,分类筛查甄别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依规定、利用专业力量进行疏导、谈话,无法继续胜任的,转入执行退出程序。

6. 建立新型评价模式。可引入“决策-管理导向教育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可更好反映校方对朋辈导师提出的新要求,系统反映朋辈导师的全貌。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評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部分组成。背景评价旨在根据对象的需要对目标本身进行判断,即根据学校近期相关校规政策变化、生源信息大数据变化、生源特点等,改进评价制度与内容,如调研问卷、访谈提纲等,进而进一步改进培训课程内容与反馈机制;输入评价是对各种评价方案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价,即学校在开展对朋辈导师的评价考核前,摸查掌握现有评价资源;过程评价是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供监控、改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作为朋辈导师评价的重点。每月可设置动态的新生反馈邮箱,通过大数据调研、朋辈导师自评、辅导员评等方式实行动态评价,并进行排位公示。成果评价是对成果进行描述、判断和解释,为再循环决策服务。在朋辈导师聘任和优秀朋辈导师表彰大会上,可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成效,并注重研究式开展工作,凝练经验,汇编成册,印发学习。

朋辈导师的服务对象也是学生,他们承担的是育人的重任,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由于学生的思想变化很难进行直接的考量,因而应该探索建立开放式、过程式的评价模式,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朋辈导师进行考查,其中应该重点遵循思想导向性(主心骨)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多种评估形式相结合原则。如可采用“自评+所带新生班级全体学生评+辅导员评+朋辈导师支持中心评”相结合,合理设置评分比例,并把朋辈导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水平和心理状态纳入考核中。中心应建章立法,做好《朋辈导师工作手册》、《朋辈导师定期考核量化自评/他评表》等规章制度。要分类树立典型,宣传推广典型,利用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重大仪式活动中宣传朋辈导师榜样,做到优中选优,精选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青年一代如何在大学中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担任朋辈导师可能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选项。在完全学分制逐渐普及的新形势下,朋辈教育作为实现更好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举措,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也需要得到不断的革新和实践验证,方可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注释:

①“导生制”一词译自英文“monitorial system”,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公谊会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同时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兰贝制”或“级长制”。(邓敏.中国的“导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1):28-30)

②刘晓明,张明.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③“社会化是指个体习得适合于他们在某个群体或社会中的位置的技能知识、价值动机和角色的途径.”[美]莫里斯罗森堡.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142.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参考文献:

[1]刘海春.朋辈教育:高校通识教育的新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06):65-68.

[2]邓敏.中国的“导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01):28-30.

[3]刘晓明,张明.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美]莫里斯罗森堡.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朋辈教育模式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永续债券探析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