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2019-09-10朱燕芳
朱燕芳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66-01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由之前的三维教学目标,过渡到现在所提倡的历史核心素养上,也就是要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两方面来讲,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来让学生对家国两者间的互相依存性,和两者间的区别性进行梳理,在帮助学生在历史教材中明确到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才能促进家园的幸福与安定,让高中学生建立强烈的爱国爱家的思想意识,并让学生抱以高尚的“家国情怀”来投入到各科课程的学习中,落实新课改理念下的核心素养目标,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在教学中通过图片体现历史内涵
在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历史图片,来作为构建学生认知久远年代的历史事件。以其沉默的图片形式发挥出极强的历史释义作用,便于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进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从而展开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与理解,以能够作出对历史思想或历史价值的分析与判断。一般来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引用如下类型的图片作为参考:一是引用极具历史背景色彩的遗址图片,如历史原样貌的圆明园图,后来复建后的现代图、还有像都江堰的原图与现图等。在新旧图片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对遭受到历史的摧残和打击下的国家产生深深的惋惜与愤概之情,也树立为国家重振历史雄风的发奋图强精神;二是可以引用历史流程图、或是利用对比图来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的内容时,便可通过具有方向性的流程图,来帮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如从周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再到士这些分封与宗族间的关系作出有效的说明。另外,还可以引用对比化的历史图,如将分封关系与西方国家等级制度进行对比,构成学生对在历史阶级制度更清晰化的理解。
二、通过历史故事,渗透家国情怀思想
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在历史发展的不断变迁与发展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真实案例与素材。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有价值意义的历史素材被人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保存与利用,如将这些素材融合成极具教学意义的教学课件,或是视频资料。在各高中学校中,教师们也都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历史课程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关于抗日战争方面的历史内容时,教师便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日军在我国国土上一系列毫无人性的罪行,如引用了日军入侵唐山时的潘家峪案例,通过真实的史实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画面感极强,极具感染力的视频呈现中,深刻认知到历史的残酷与悲痛,激发学生对历史国人惨痛遭遇的同情,继而明确到只有祖国的自立自强,才能不被他国期凌,才能扬眉吐气地以报国耻,通过视频资料的渲染,达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
三、体现时代精神,点燃家国情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人民也逐渐摆脱了解放前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生活境地,继而面向小康化的发展道路。为了让学生对现今国民情况的充分认识,了解我国经济现状,历史教师也要在历史课程中渗透时代精神,将现阶段的历史状况作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中引用课外的时政热点作为政治导向,拓展学生的历史眼界。例如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引用习近平在改革开改40周年的庆祝会上发表的讲话内容,将其指导思想分享给学生们,使学生回顾改革开改以来,国家获得一系列可喜成绩时,为祖国建设发展的奋起直追感到自豪,让学生油然而生出对祖国的民族自信心,以坚定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四、结合学生实际活,引用地方历史文化
在国家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地方都存在有影响程度不一的地方史文化。对于拥有一定思想意识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有关于历史的家乡地方性文化元素。在成长经历中带给学生移潜默化的历史认知。例如湖北地区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看过一部赵文卓的电视剧《铁血红安》,尤其对于出身在红安地区的学生更是燃起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教师在教学历史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生活相近的历史元素,给学生深入介绍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地方史,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真切感受,从而明白到家国间的密切联系,有国才有家,树立个人与国家共同发展的人生信念,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五、结束语
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并非只是一句激昂的口号,也不是短期的思想冲动,教师在教学历史课程时,需要联系学生爱家与爱国的统一性,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家国两者间的密不可分的重要性,让学生勇于承担起为家为国的重担,从而树立为关爱家庭,复兴祖国的实际意义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每个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尽的义务与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付华敏.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J].中学历史教学,2018(7).
[2]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吴玉军.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J].北京教育(高校),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