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9-10蔡国圣

南北桥 2019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蔡国圣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和品质的阶段,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家和学校越来越注重对中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道德与法治关乎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为这一门课程的开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学习和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规划好路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86

初中阶段是实现全面教育的过渡期,对于学生如何形成“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开展体、治、德、美、劳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要的是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己最大的價值。立德树人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初中的教学体系中,将道德与法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同时 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中,有特定的条例指出,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以及法治素养的教学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根本内容。将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有效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被学生吸收,促使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向着美好的方向继续前行。然而初中阶段是一个思想萌芽的阶段,学生对于是非判断的标准还不能很确切的了解,在思想认识和法律意识上还有所欠缺,在此老师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老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老师应当树立以德育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核心素养培育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所带来的好处,以及自身核心素养和道德素质、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如老师上课时可以讲生活实践中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将教学情景生活化,同时又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对此阐述一定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感知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学校是学习环境最好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还有大量的教学设施,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完成学生的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1]。

二、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生展现自我的教育平台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下一代人的培养必须要更加注重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特别是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创设出教学所需要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环境的好坏是决定着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学习时,老师一定要创设好符合学习主题的情景,尽最大的可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喜欢听、愿意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收益。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会掌握自己和老师、同学、集体、社会的处理方法,尝试着如何探索优秀的事物以及人,把优异作为探索自己和情感支撑的重要方式,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能够全面且深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认知。只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才能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有效的思想品德中,学生通过思想道德知识进行学习,以探索的方式挖掘自己,在充分的了解思想道德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后,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自身的道德与法治体系[2]。

三、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去判别事物的正确与否。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属于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教育实践课时,老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多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的了解学生所反馈的东西,为下一次课堂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鼓舞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让学生排练一些关于尊老爱幼的话剧,以及开展一些关于法治观念的讲座等等,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贯彻核心价值观知识,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高品质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是育人的关键,将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播,便于我国构建团结互助友好的社会主义社会[3]。

四、强化教学环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调教学环节,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知识的讲解环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又要引导学生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老师要全面系统的对知识进行讲解,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做决定。二是播放相关视频。

五、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课,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选择,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对这一门课程的关注度不够。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该重视这一门课程的开展,对此提出具体的培育策略,希望真正实现素质培养的有效拓展,为国家培养综合性的高品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2]王应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2):13-13.

[3]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现代交际,2018,490(20):106-107.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