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01刘玉婷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翻译教学

刘玉婷

摘    要: 概念型教学法是近年来二语教学的热点,其主要提出者Lantolf认为该教学法专用于成人的二语教学(Lantolf &Thorne,2006; Lantolf,2011; Gnem-Gutiérez & Harun,2011),且倡导受教育者先获得科学概念,再将其内化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目的。综合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专门为商务英语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语言基础课,系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上,概念型教学法都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在翻译这一需要语言表述转化的应用能力方面。本文围绕综合英语中的翻译教学展开概念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概念型教学法    翻译教学    综合英语

一、概念型教学法与翻译教学

由Lantolf及其团队倡导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中介观发展而来的概念型教学法(concept-based instruction or concept-based approach)近年来成为外语教学中的热点,因其倡导科学、系统、显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者与受教育者拥有全新的教学和学习视角。基于Galperin系统—理论教学的原则,概念型教学法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或者方面:

(一)解释(Explanation),即系统地通过母语或者所学外语本身的其他简单、初级的同义词汇对所学或者所面对的词汇或者语句进行概念上的迁移和转化,帮助学习者无障碍地完成外语学习任务。

(二)物化(Materialization),即以比较具体或者形象的图例或者语言描述,将所学的概念进行具象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学习语言中所学概念的认知。

(三)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以强化对语言词汇的学习与运用为目标,开展的以语言为工具或者交流渠道的互动活动,可以口头或者书面交流的方式开展。

(四)言语化(Verbalization),这一过程其实是学习者自身构建用所学语言本身描述所学的语言概念的能力,是“解释”阶段的学习者强化过程,(Gnem-Guitiérez,G.A. & Harun,H.2011)研究了言语化这一环节所发挥的两个作用:一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根据教师在物化过程提供的图例或者示例重构解释的能力,二是使语言学习者构建对所学习的语言概念的掌控、运用、调控的能力。

(五)内化(Internalization) (Lantolf,2011:38),即语言学习者在心理认知层面上对所学语言中的概念进行构建的过程。这一般需要学习者在实际的社会交流互动等活动中,对所学外语与母语在内在的心理活动之间实现自然、顺畅的转换,完成外在的社会层面语言交流活动与内在的心理活动的概念流转、互动。

此外,在概念型教学法的理念中,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无须按照固定的顺序展开概念型理念教学的各个阶段。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综合英语作为一门系统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类课程,因其授课时间长,涵盖内容广,考查维度多,一直以来都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学科。但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翻译作为重要的语言输出,不仅排名最后,还经常在教学课堂中被刻意忽视,以致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无从下手,瞎翻、乱翻、一比一地翻。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多源于翻译教学的特性。笔者将借鉴概念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要点,将其应用于综合英语课堂中的翻译教学,辅导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游刃有余。

二、翻译教学中的“解释”与“物化”的运用

在翻译教学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概念的难度都远远大于翻译本身。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开设的英语翻译课堂中,学生已经接触各种翻译概念,如常见的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重复(repetition)、增译(amplification)、词类转移(conversion)、异化(foreignization)、省译(omission),等等,概念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把握翻译方法,掌握翻译规律。文秋芳指出,概念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某个概念进行系统解释(文秋芳,2013:3),在綜合英语课堂中,如何将翻译的核心问题与核心概念融汇于现场教学中是翻译实践取得进步的第一要务。

在“解释”环节,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翻译概念的解释,还应当针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言语表述、行为风格的差异化,原文的类型、构造方式、句型篇章的特点、框架、原文与译文的对照等方面进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物化”概念也可运用其中。根据文秋芳的阐述,概念型教学法中的物化指的是将所教授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图式,为的是帮助学习者识解、言语化,最终内化概念性知识。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针对不同体裁、风格、语境的文章应构建不同的语境,形象地将翻译方法、践行方式、句式分析以图画般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融会贯通。

在运用概念型教学法理念进行翻译教学实践应用时,“解释”和“物化”环节至关重要。课堂上对“解释”和“物化”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针对翻译的目标英语单词,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同等或相近的词汇短语解释、理解或者替换,通过对比差异构建该词汇的认知语义网络,达到定位词汇在上下文环境中所使用的义项,此为“解释”的步骤。

(二)在学生已经完成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标单词的义项概念,迁移到母语的概念表示体系,与母语的概念认知建立连接,将目标单词母语化、物化认知,在概念层面达到对原文的深刻理解。

(三)针对翻译的目标英语原文的单词逐个经历以上两个步骤,构建全局的意图概念认知,并准确转换成母语的表述,形成翻译结果。

“解释”和“物化”的环节是相互衔接促进的。“解释”需采用学生之前已经物化过的同义、近义词汇构建语义网络,这对翻译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熟练掌握同义的语义网络,更好地理解原文词汇并翻译表达。“解释”的同步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对单词“物化”的能力。

三、翻译教学中“交际活动”与“内化”的运用

在翻译教学中,概念的解释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者之间应积极参与交际学习、交际活动,否则只讲概念不讲实践,所学的科学概念只能停留在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文秋芳,2013)。作为原文与译文的媒介,译者(即学生)的角色非常重要。概念型教学法在翻译课堂中开展“交际活动”和“内化”的实践主要通过以下形式:

(一)课堂“交际活动”。教师、同班同学均参与其中,结合具体翻译实例设计交际对话任务,通过模拟对话的形式将概念翻译应用于翻译实践,通过讨论与交互可得出最佳结论。

(二)“内化”的实时输出。教学中对交际任务设定完成时间和效果,以训练学生快速构建概念“内化”的能力。设计交际活动对话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时的语境中快速地转换和输出语言表述,实时的训练要求学生对概念性知识最终内化为自己可理解的、可接受的、可储存的个体性知识。促进内化的机制是模仿(Landtolf & Thorne,2006)。这里的模仿不是行为主义的“鹦鹉学舌”,而是学习者在自选目标的驱动下持续进行的认知活动。

在交际活动中和内化输出的过程中,每次的模仿并不是对原始输入的简单反馈,而是对自己之前所学的语言知识的再组织,也是将内化的概念在类似语言情景中再现的过程。如此循环,个体就能获得更加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在翻译实践中的模范,可以是范文、翻译大师、前辈经验等,最终将所模仿的经验性知识纳为己用。

四、结语

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因为教授英语翻译概念及翻译实践的时间有限,所以有教学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概念型教学法因独特、先进、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及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概念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五个阶段,对于教学者来说,“解释”“物化”“言语化”是教学者必须以亲自教学的方式加以践行的,“交际活动”与“内化”更应凸显学习者主动学习、应用的重要性。作为业已成年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主动性学习与接受的过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会添加主观性思维。

正如文秋芳所言,语言学习虽然属于认知活动,但和学习数学、历史类课程不一样,专业术语多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语言的学习是技能操练型专业,过多地停留在术语的讲解是否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对于教学者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概念型教学法指导教学者如何在课堂上将晦涩的概念以多样化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并没有直接抹去实践的重要性,具体操作应根据课堂需求、学生接受程度来定,毕竟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Gnem-Guitiérez, G.A. & Harun, H.. Verbalization as a mediationa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ense-aspect marking in English: An application of concept-based instruction[J]. Language Awareness, 2011,20(2):99-119.

[2]Lantolf, J. P..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L2: State of the ar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6(28):67-09.

[3]文秋芳.評析“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2013(2):1-6.

[4]谢亚军.概念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8(2):117-120.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翻译教学
浅析文化差异性教育在高职教育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