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静息心率、父母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2019-08-22王荣强吕昌嵩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王荣强 吕昌嵩

摘 要:兒童问题行为的生理原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儿童静息心率、父母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

关键词:静息心率;儿童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

目前,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可以划分为先天生理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多数研究集中于外部环境因素,但对于问题行为的生理成因研究较少。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儿童静息心率与问题行为及成年后反社会行为有显著关联[1],所以本文从静息心率的角度探究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为国内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发现和矫正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静息心率、父母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静息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快慢的变化情况,而心跳快慢是由两个相邻的心率的R频率之间的间隔时间长短决定的,它属于静息心率的微观层面。Graham, Scott, Weems等人(2016)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静息心率变异性有直接的关系,积极地教养行为会导致高静息心率变异性,而消极的教养行为会导致低静息心率变异性,并且积极地教养方式与静息心率变异性有显著线性相关。

低静息心率与学龄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关。研究表明,正常儿童的静息心率普遍高于有障碍儿童[2]。Sijtsema(2010)对11岁儿童的静息心率进行了追踪研究,并在5年后对这些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静息心率越低的儿童长大后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越高。

国内外研究共同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具有积极的影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产生消极影响。父母的支持可以有效较低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反之则会加大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

2 研究对象

本文样本取自广东省某小学四年级164名9-11的儿童及其父母,共发放164份问卷,采集164个心率数据,收回问卷164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72.00%。基本情况如下表。

3 研究工具

1)POLAR H10心率传感器。Polar H10心率传感器是由芬兰POLAR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医用级实时心率胸带。传感器利用心脏跳动产生的微电压信号(ECG)放大处理直接得到心率值,原理与医用心电图相同。

2)儿童问题行为量表。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CBCL)中的父母报告版本的外化问题行为分量表中的违纪行为因子测查儿童的问题行为,该分量表一共13道题,采用三点计分方式。

3)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该问卷由40项组成,包括权威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鼓励谦虚、羞愧/爱剥夺、保护、命令。在本研究中,只选取了权威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两个维度,以其整体得分进行研究。

4)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分析。本研究的统计和处理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4 研究结果

儿童专制型教养方式、问题行为和静息心率的性别差异t检验分析结果

由上表可知,专制型教养方式、儿童问题行为和儿童静息心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制型教养方式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存在负相关。问题行为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存在负相关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存在正相关。静息心率和问题行为存在负相关。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静息心率和权威型教养方式都可以负向预测问题行为,专制型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问题行为。

5 结论

1)静息心率、问题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童静息心率显著低于女童,男童的问题行为显著高于女童。

2)静息心率和问题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并能负向预测10%的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呈相关关系,并且,权威型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10%的儿童问题行为,专制型教养方式可以负向预测15%的儿童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Ortiz, J., & Raine, A. (2004). Heart rate leve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3(2), 154-162.

[2]Herpertz, S. C., Mueller, B., Wenning, B., Qunaibi, M., Lichterfeld, C., & Herpertz-Dahlmann, B. (2003). Autonomic responses in boys with externalizing disorders.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110(10), 1181-1195.

[3]Sijtsema, J. J., Veenstra, R., Lindenberg, S., Roon, A. M. V., Verhulst, F. C., & Ormel, J., et al. (2010). Mediation of sensation seeking and behavioral inhib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the trails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9(5), 493-502.

[4]Graham, R. A., Scott, B. G., & Weems, C. F. (2016). Parenting behaviors, paren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adolescen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46(5), 1-15.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潜在剖面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初中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