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垂直导电体PCB与传统导通孔PCB之性能博弈

2019-08-22孙丽丽莫锡焜JoeDickson

印制电路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通孔热应力结论

孙丽丽 莫锡焜 Joe Dickson

(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1)

0 前言

目前被行业所熟知的PCB设计中各层次线路是通过钻孔后电镀铜连接,而垂直导电体结构(VeCS:Vertical Conductive Structure)[1]作为新型的PCB设计。此技术将原始的BGA密集孔设计改为垂直铜柱设计,在加工过程中取消了原始BGA位的钻孔,通过铣长短槽的方法将垂直导体铜柱逐个分割。目前的0.8 mmpitch的BGA只可以走单线,但是VeCS可以走五条线路,大大的提高了布线密度(如图1)。

图1 标准机喝VeCs设计图

1 加工方法比较

以0.5 mmpitch的VeCS加工为例,首先用0.5 mm铣刀铣初槽,初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通槽或者为盲槽;然后进行第二步电镀,此步骤之后槽体内壁与槽底部均镀有25 μm(1 mil)铜。第三步采用0.3 mm的槽刀铣取底铜;再铣断槽内壁,从而将槽内壁切割成一个个孤立的铜柱(如图2)。

2 VeCS与传统导通孔可靠性比较

2.1 测试样品

2.2 再流焊(Refiow)可靠性比较

(1)测试条件(见表2、图3)

(2)再流焊的接受标准与结果

接受标准为再流焊测试6次以后无爆板分层问题(见图4)。

结论: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VeCS设计的PCB与常规设计PCB均可以通过6次Reflow测试,并且采用VeCS设计的PCB在经过10次再流焊后未出现开路与爆板分层问题。

图2 加工流程比较图

表1 测试样品结构

表2 再流焊测试条件

图3 测试时真实温度监控曲线

图4 再流焊测试结果

2.3 热应力可靠性比较

(1)热应力测试条件:浸锡288 ℃、10 s、3次。

(2)热应力的接受标准及结果:接受标准为三次浸锡后无分层现象(见图5)。PCB电阻变化率仅0.1%,而常规设计的PCB 设计的测试结果变化率最大值为6.7%。

综上采用VeCS设计的PCB的可靠性优于常规PCB。

图5 热应力测试结果

结论: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VeCS设计的PCB均可以通过热应力的测试。即采用VeCS设计的PCB的热应力性能可以达到常规PCB的能力。

2.4 热循环测试(TCT:Thermal Cycle Test)

(1)测试条件:TCT前试样进行6次再流焊(同2.2)(见表3)。

表3 TCT条件

(2)接受标准与结果:TCT测试接受标准:电阻变化率小于10%,(见表4)。

结论: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VeCS设计的PCB均可以通过TCT测试,其中采用VeCS设计的

2.5 导电阳极丝(CAF: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测试

(1)测试条件:CAF测试前进行6次再流焊(同2.2)(见表5)。

(2)测试接受标准及结果:CAF测试接受标准:测试100 0h过程中保持电阻>107Ω,且测试过程中电阻变化<10%。测试结果如图6。

结论: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VeCS设计的PCB与常规PCB均可以通过1000 h CAF测试,此结果说明采用VeCS设计的PCB的CAF可靠性可以达到常规PCB的设计的标准。

3 VeCS 与传统导通孔的阻抗与信号性能比较

(1)插损测试试样板(见图7)。

表4 TCT结果(单位:Ω)

表5 CAF测试条件

(2)插损测试条件及测试结果。

(3)插损测试条件及测试结果(见图8)。

结论:在同等对比条件下,VeCS的插入损耗均小于传统的孔加背钻结构。

4 结论

传统的通孔(through hole)与盲孔设计不只占用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对SI有负面的干扰影响。

任意层互连(Any layer)虽然有助于增加布线密度,但是成本高、工时长,VeCS(垂直导电体结构)技术则在这方面有质的突破。

图6 测试结果

图8 插损测试条件与结果

采用VeCS设计的PCB与传统的PCB相比,VeCS的可靠性与信号性能优势明显,完全可以满足汽车板,服务器类板的高可靠性与信号要求。同时VeCS的设计可以为终端客户节省大面积空间布线,从而达到降层与降低成本的双从优势。

猜你喜欢

通孔热应力结论
添加剂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及通孔电镀应用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8光罩BCE结构IGZO-TFT的钝化层通孔柱状不良的改善
大尺寸带通孔铝合金板材热成形工艺研究
换热器真空钎焊卡具的热应力实验设计分析
超精密摆线轮成型磨床人造花岗岩床身瞬态热应力分析
采用单元基光滑点插值法的高温管道热应力分析
结论
多层高速 PCB 通孔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