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19-08-07张庆利
张庆利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制约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总结和研究,积极培育适应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的社会专业化力量。
关键词:新形势 我国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設
研究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监督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单位认为监督是纪检、审计和财政等监督部门的事情,从而放松了内部监督,即使设置了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也因其监督权利和范围受限而不能真正行使其监督权力,而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而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实措施和程序规范,以加强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与管控,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简单的说是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从而提高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一步体现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制约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单位对风险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风险应对措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其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费由财政部分或全额保障,自身根本不从事象企业那样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经营风险。但他们却忽略了在其履职尽责过程中同样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缺乏对其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更谈不上制定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
(三)控制措施、流程不尽合理,有待完善首先由于编制人数受限,在岗位设置上不尽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采取相互分离控制措施,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单位授权审批制度不尽合理,盲目遵从单位经济大小事务由单位“一把手”审批,致使权利过度集中于“一把手”,无法发挥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优越性,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件屡屡发生,给国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另外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无权参与单位重要决策及单位业务管理活动,仅充当“记账员、付款员”角色,致使会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措施
针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的全面联控约束监督机制,严格实行授权审批管理制度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将任务落实到岗、责任具体到人,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防止推诿扯皮,以便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对照检查清理制度盲点及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加以完善,以弥补制度缺陷及空白,力争将管理和控制工作涵盖到单位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针对一项权利、规范一项流程、建立一项制度,做到制度先行,有章可循,从而将各种经营活动置于制度约束监督之下,涵盖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做到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风险点随时处于可控状态,以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同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维护制度权威。最后,强化内审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和审计的管理与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与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开展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进行考核和评价,不断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符合条件的单位除了应当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外,还必须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对内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并严肃追责,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其权威性、起到查处一例,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从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各单位仍主要存在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参与度不高、内部权力制约机制有待强化、风险评估及管控程度有待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有待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等问题。为此,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应坚持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则,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数据的分析利用,切实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并持续做好宣传和推动工作。二是各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规划,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总结和研究,积极培育适应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的社会专业化力量。
三、充分发挥内控机制在单位管理中对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积极作用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提高领导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打造先进的内控文化氛围,树立起全员参与意识。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合法及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得如何与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密不可分,只有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及推动下,才能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健全本单位内部机构及岗位的设置与权责分配、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只有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及推动下,才能改变职工对内部控制的片面认识,提升员工对其与内控的关联度认识,从而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提升广大职工的全员参与意识;只有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及推动下,才能培育出先进的单位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行为同制度的约束有机结合,促进制度约束行为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其次,强化岗位管理,增强风险责任意识,进一步将制度建设向纵深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修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纪艳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7).
[2]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3] 陈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