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2016-12-12张丹丹
张丹丹
摘 要: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进步对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依据,还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和品牌形象,能够满足实际的民族文化传承需求,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条件。针对当下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对策希望能够优化和完善相关的工作。
关键词: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本研究就针对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探讨优化城市文化和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一定支持,也为发展我国社会体系、完善我国社会结构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城市这一理念认知,由于人们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差异和文化气息差异,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文化形象。在建设城市文化的过程当中,通过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并且能够不断地完善社会体系结构,实现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需求。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内容比较复杂,针对城市人们的理念、行为和形象进行意识形态的规划,最终形成城市文化的基础。
(一)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的重要性
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实际的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构建能够发现未来城市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以及主要发展方向。以青岛为例,发展港口型城市的理念和旅游文化宣传的城市品牌类型,确定了青岛作为大型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青岛作为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通过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促进了地方绿化生态的意识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1]。
(二)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轨迹
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也经历了漫长的变革,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坚毅的民族意志,也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地彰显出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我国传统的城市文化比较重视风俗人情的展示,在传统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对风景和府邸建设的固定文化气息。在经历了一系列破坏后,我国很多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事物遭受了严重的侵害,由于外力的破坏而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物质及精神遗产的保留。后来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实现了城市文化建设复苏发展[2]。
二、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趋同,个性缺失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定位的趋向比较相近,导致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个性化特征缺失,影响了实际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当下我国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还仅限于模仿的模式,对于实际的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阻碍的问题。牵强的城市文化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个性方面的牵制,影响城市文化的建设进步。
(二)重物质轻人文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是精神文化,而实际的工作执行却更关注物质的建设内容,却很难升华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对于实际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因素。重视城市建设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将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精神信念价值体现出来,才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城市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3]。
(三)城市建设失调
一些城市在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理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实际的文化品牌建设出现了贪图功名的情况,好高骛远的建设工作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的实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浮躁心态,严重阻碍了城市文化的进步,导致城市文化建设出现了停留于表面的现象,影响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
(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自信缺失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性,主要体现在品牌建设的工作体系缺乏自信心。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需要有准确的城市形象设计和定位,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部署,然而,一些城市在建设中,却存在缺乏自信,找不到、找不准各自优势的问题。例如,大连和青岛的城市文化建设就存在趋同化,同属为小岛地区的旅游文化影响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在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初期都以旅游为主要策划方向。指导后期经历长久的发展筹划,青岛开始向影视和运动方向转型,而大连更加关注城市港口经济的开发。
三、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根据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地深入和优化完善,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对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体系优化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完善需求。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元素,针对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塑造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于未来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影响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元素进行分析,将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建设我国社会体系。下面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套件、内容及原则等内容进行分析。
(一)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条件
城市文化的塑造条件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建设的政策根基;另外一方面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经济基础实力,以及实际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能够满足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需求。对于城市文化塑造条件的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以文化指导政策为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基础: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关键就是文化建设的政策,政策是保障文化建设体系良好运营的基础,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政策的力量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基,应当由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先进认知的领导推进政府的组织活动运转,通过研究学者的相关理念实现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充分辅助。通过先进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实现对独特性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建设。
以文化底蕴为基础: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是特有的文化形式的总称。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依据,还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人民的智慧与性情的体现,更是对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反映。城市文化包括历史文化与人文氛围、民间典故与民俗风情等,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为文化品牌的塑造提供空间。历史名城杭州的文化魅力与白蛇传说和苏东坡等诗人的渲染,与岳飞的历史故事是分不开的。杭州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坊巷》中写道,“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生动地反映了当年杭城繁华的景象。因此,文化底蕴就如同城市文化品牌的血液一样,文化底蕴的存在使得城市有了“魂魄”。
(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内容
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还能够发现,培育良好的城市独特文化理念、构建科学的城市行为规范都属于城市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的工作内容,也能够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理念的基础,能够实现对相关工作建设的优越化需求。采取科学、细致的细节设计,能够满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需要,从抽象的理念当中引申出具体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实践工作内容。
培育深刻内涵,创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理念:保证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从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入手,针对当下我国城市的形象进行科学的设计、构建和推广,在世界的城市建设工作过程当中进行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满足对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城市品牌的建设需要符合城市未来构建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整体城市文化品牌内涵的塑造目标,培育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社会形象,借助城市居民的力量对城市文化的建设工作进行优化的管理。
保证科学规范、创新统一的建设行为: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主要依靠城市中生活的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类型及其变化趋势体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当地政府要针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进行周密考察,从实际的城市规划入手,进行科学的制度规范,并对城市的内部形象设计及经济、体育、文化等事业的进展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定,保证科学、统一地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工作。
(三)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原则
针对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工作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掌握了基本的塑造原则,才能够从设计到建设,直到社会推广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市场导向原则:把握市场导向性原则,主要是将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当成生产的商品来对待,将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工作进行科学地对待,观察市场的导向性需求,实现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基础目标,并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通过明确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目标,进行科学的城市品牌设计,在具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进行相关工作的优化,并提升城市建设的优势和目标,促进城市发展,以得到大众认可。
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在城市建设文化品牌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不会遭到破坏;另外一方面,针对城市文化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也需要认识到开发工作进行的重要性,以保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良好进展。保证城市文化当中已存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价值得以良好的传承,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进步意识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推广和拓展,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化发展需求。
总之,我国社会的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能够了解到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品牌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采取科学的措施给予干预,实现城市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并促进我国社会体系整体的完善和进步要求,满足社会的长久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成全,赵玉凤.基于城市品牌塑造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4,(05):77-80.
[2]何常全,郭迪润.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对南充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4):1-6.
[3]赖素贞.基于文化视角的城市品牌塑造[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35-39.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