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一样的“清福”,一样的愁怀

2019-08-07吴燕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冬景郁达夫北平

吴燕燕

老舍在《想北平》中比较了北平与其他知名大都市的好处后,用一句平实的话自然收束: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而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提到“寒效的散步”时,也认为“在北方的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清福”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带点自嘲自贬的味道,含什么都不用做,光享受之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清闲安适的生活”;《汉语大辞典》释成“清闲之福”,《辞海》里也是同样的意思。其中有一个意思很明确,偏重“清闲”,指清静闲暇。就写作背景与作者自身遭际而言,似乎与“清福”搭不上什么边,这个词就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了。在熟读两篇文章之后,笔者认为,这两个“清福”除“清闲”之意外,另有三层不一样的含义:

一是勾勒城市之韵,另一是描摹乡野之趣。

老舍在文章中着力呈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北平,而特指“我的北平”。“我的北平”就不是读者印象中那般庄严雄伟,而是有其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故乡的味道,家园的味道。“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般的游客或是过客是怎么也体会不出来的,一定得在其中生活多年对这座城有深厚感情的人才會如此写。除了拥有城市特有的交通、购物便利之外,“我的北平”又有着农村或城郊的种种好处——宁静安适、接近自然、物产新鲜,其他大城市是怎么也比不上的。

《江南的冬景》里体现“江南”特色的就是乡野。几幅图景中,除“曝背谈天”指向比较含糊外,后面的几幅都是描写“冬郊”“小村子”“村”“郊外”。晴日里,去郊外散步,看芦花、红叶、乌桕树上雪白的桕子;微雨中,在茅屋里喝点小酒,聊会儿闲天;雪后,欣赏美丽迷人的雪景。郁达夫把冬日里乡野之趣渲染得淋漓尽致,由不得人们不喜爱。

一是再现生活之实,另一是表现艺术之虚。

老舍笔下的北平离读者很近,感觉很亲切,都是一些具体生活场景,如坐在石上看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如老远能看见每一个城楼和牌楼,如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的韭菜叶。即使是顺带提及的什刹海与玉泉山,呈现的也是具体情境,“雨后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极具画面感。文章后半篇出现了三个带感叹号的句子:“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长城墙!”“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特别形象,绘形绘声,尤其是第二句中的“呢”字甚至都可以想见老舍写到此处时嘴角上扬的情形。作者就在景中,人就是景的一部分。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富有诗意的美丽,一个场景一个场景读下来,越到后面越虚化。写微雨寒村图景,就用模拟作画的写法来凸显其悠闲;写到下雪,就纯粹用诗句来表现乡村雪景的迷人。而且在描写中,郁达夫善于用自己的感觉来衬托景物,“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你不但不会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句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直接唤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在景外,就是在纯粹的赏景。

一是反映老舍的平民视角,另一体现郁达夫的文人情趣。

于老舍而言,北平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些大家所熟知的名胜,而在于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有院子与树”的胡同、“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的“韭菜”“带着一层白霜儿”的果子;“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他日常做什么呢?闲居,“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上街,在街上“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养花,“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买菜,“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我们感受不到北京城的繁华喧嚣,而对一个市井平民便利惬意的生活能咂摸上几分。

郁达夫则把“寒郊的散步”当作“清福”。《江南的冬景》多次提及“散步”。散步、漫步从来都是文人哲人专属的步调,一边散步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中国有很多古诗词和文章就是在散步时获得灵感的,以“散步”为题的诗就有好几首。郁达夫笔下的“芦花”“红叶”“乌桕树”都不纯是客观事物,而是文人眼中的极具美感的审美对象。他写乌桕树,“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写草,“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只有文人甚至诗人般的眼光才能欣赏这样的细腻与美丽。而散步除了可以感受江南冬天的特有的生气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如后文中所提及的那样“恣意地享受”“快活”“逍遥”,也就是说可以抛却现实的种种羁绊与束缚,在自然里率性自由。这样的“清福”明显就带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习气和情趣。

老舍笔下的北平让人很安适,不嘈杂,反而有一种岁月静好之感;郁达夫笔下冬天的江南总体比较明朗,无论是午后冬郊的生气,还是微雨寒村的悠闲,都那样的不涉世事,与世无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把北平、江南写成宁静的、不涉世事的、人可以自由随性的桃花源式的地方,其实都反映出内心的忧惧不安。

《想北平》原载193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19期。1936年,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当时身处异地的老舍想起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时,除毫不掩饰的喜爱之外,又有一种心爱之物遭人觊觎、即将失落而产生的深深担忧。当然,北平后来沦陷了,老舍的忧虑成为事实,他的小说《四世同堂》里这么描写北平沦陷后的情形:“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象晴光下的古墓!”“人们的眼,画家的手,诗人的心,已经不敢看,不敢画,不敢想北平的雄壮伟丽了!”几乎是字字见血,声声带泪,至今读来令人心痛。

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时年39岁,正处在江南。《江南的冬景》成文于1935年12月1日,就在11月29日的日记里他写道:家国沦亡,小民乏食,我下半年更不知将如何卒岁;引领西望,更为老母担忧,因伊风烛残年,急盼我这没有出息的幼子能自成立也。既愁家国的命运,也愁个人际遇。满腔的郁闷、愁情遂借江南的美好冬景以出之。因自然山水本就可以让人怡情养性,暂得自由的呼吸,有心的读者自可从文章中屡屡出现的“有劲”“可爱”“悠闲”“快活”“恣意”等如此诱人的字眼窥知一二。

北平之于老舍,江南之于郁达夫,其实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让他们的愁情可以暂得纾解,心灵在乱世中可以暂得栖息、安放。

参考文献:

[1]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郁达夫.郁达夫日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冬景郁达夫北平
阅读《江南的冬景》的两种方法
吴描玉
冬景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贵人
早冬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不是所有的坦白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