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坦白都是对的
2014-09-10罗斯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1期
罗斯
1923年9月,郁达夫在北京大学任教,在文坛颇有名气的他,却教着不擅长的课程,一手创办的杂志被迫停刊,还时常受到攻击,可以说,郁达夫郁郁不得志。然而,还有比郁达夫更惨的人,沈从文只身从湘西到北京,报考北京大学国文班,结果却落榜,几经辗转,身无分文,濒临绝望的他向郁达夫写信倾吐心声。
接到信后,郁达夫专程去看望沈从文。那天上午,郁达夫坐在破旧的房子里,倾听沈从文的抱怨,他说自己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一个国立大学的头衔,认为只要能从国立大学毕业,以后的生计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临近中午,郁达夫拉着沈从文到西单牌楼附近的四如春饭馆吃了一顿。已经饿了几天的沈从文也顾不上什么斯文了,狼吞虎咽,看得郁达夫心里很不是滋味。那顿饭共花去一元七角,郁达夫掏出一张五元的票子付账,他将找回来的钱全给了沈从文。
回去的路上,助手不解地问郁达夫:“先生,恕我直言,沈先生生活不如意,其实你的难处并不比他小。
郁达夫答道:“沈先生现在处于人生的艰难时期,假若我把自己的现状毫无保留地告诉他,只怕他会更加绝望,从此沉沦一世。而事实上,我现在不应该告诉他更多的黑暗处,而应该听他发泄,然后给予他希望。要知道,朋友之间的交往,不是所有坦诚的倾诉都是正确的,凡事都要替对方想一想。”
成名后的沈从文没有忘怀郁达夫对自己的帮助。1936年,《从文小说习作选》出版时,他在代序里写:“这样一本厚厚的书能够和你们见面,需要出版者的勇气,同时还有几个人,特别值得记忆,我也想向你们提提郁达夫先生。可以说,没有郁达夫的经济帮助,我可能会客死他乡;少了他的精神提携,我可能更会沉沦一生。”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