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生音乐唱歌方法教学研究

2019-08-06李蓉申建博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李蓉 申建博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推广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中小学是学生的重要成长期,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在中小学,许多学校都会开设音乐课,音乐课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本文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生音乐唱歌方法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达到发挥音乐课程的价值,有效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   学生主体   唱歌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100-02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许多老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

一、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改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中小学音乐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中小学音乐课程应该进行改革,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歌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唱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中小学教学时,老师应该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音乐教育改革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中小學音乐教学中,许多老师利用课堂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时,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进行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和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一样,老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老师要有效使用现有资源,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音乐教育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的改革,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对外界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在中小学,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在音乐课堂教育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声线。中小学生在中小学形成的音乐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氛围非常重要。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学科的学习压力比较小,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老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精心导入,营造趣味化的唱歌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在音乐老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合理设置唱歌课的导入环节。老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喜欢的导入方式,合理引出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唱歌气氛,让学生主动唱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就是儿歌教学。儿歌的难度较小,易于学生理解。举例来说,《捉泥鳅》是一首学生非常喜欢的儿歌。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一段泥鳅的视频。许多学生对泥鳅会比较好奇,老师可以给学生放歌曲,轻松欢快的音乐节奏,能够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中。中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指导唱法,调动愉悦的音乐情感

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基本语文知识。中小学语文教学是音乐课程的教学基础。如果学生的语文知识较弱,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难度也会较大。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歌曲技巧非常重要。许多学生会应用自己接触过的唱法演唱歌曲。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对歌唱技巧的了解有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夯实学生的唱歌基本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在中小学,许多学生对歌唱的理解有限。老师要改变学生在唱歌上存在的误区。举例来说,演唱歌曲中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式是基本功的重要内容。老师要坚持训练学生的呼吸方式和演唱姿势。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会要求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在唱歌时,学生不仅要唱对曲调,还要注入自己的感情,才能领会音乐作品的魅力。

(三)多措并举,提升唱歌的表现水平

在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新鲜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时,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时,许多老师会让学生逐句跟唱,学生的耐心有限,逐句跟唱比较枯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老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老师可以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掌握旋律。学生在重复听歌曲的过程中,会跟着哼唱。老师然后再加入歌词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在电视屏幕上,我们会看到音乐会上,指挥家指挥乐队演奏。在歌曲旋律变化时,指挥家的指挥手势也会变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往往比肢体语言更具说服力。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掌握基础指挥知识,在学生聆听歌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手势比划旋律的变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许多歌曲的段落比较多,老师可以将歌曲进行划分为不同的段落,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能够降低歌曲教学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歌唱教学中,许多学生渴望能够运用歌唱技巧进行唱歌,但是又不熟悉基本的乐理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的唱歌水平较好,但是基础知识的薄弱,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唱歌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练习基本功。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老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时间,夯实学生的基础。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基本功的训练。

(四)榜样示范,陶冶美好的音乐情操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相互模仿。不同学生的唱歌习惯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唱歌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喜欢模仿同学,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会降低教学效果。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中小学音樂老师要利用榜样的力量,陶冶美好的音乐情操。老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音乐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演唱方式。老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讲解。在老师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思考音乐的内涵,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学习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唱歌过程中,学生的一个小习惯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拍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让学生欣赏学生的演唱,能够让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在学生开口唱歌时,老师要采用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信心。

三、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要进行改革。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中小学音乐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老师要重视基础功的训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音乐教学改革,能够推动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小学音乐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雨鹭.初中音乐唱歌教学应多样化——我对初中音乐唱歌教学的创新与总结[J].北方音乐,2017,(23):170.

[2]杨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唱歌综合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