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施护联合健康教育在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06布桂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抽动症太溪多发性

布桂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4)

多发性抽动症,即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行为障碍,呈慢性、波动性和多发性,多发于2~12岁儿童[1-2]。临床治疗时主要以合理照顾患儿饮食起居和心理调节的常规护理为主,疗效一般,且治疗单一。辨证施护可根据患儿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避免护理方法的不对症。健康教育可通过传授知识使患儿及其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和避免错误的护理手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本次试验通过对80例急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探究辨证施护联合健康教育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80例,其中女童20例,男童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1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平均病程(5.48±2.42)个月。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9.5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平均病程(6.72±2.76) 个月。2组患儿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 (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多发抽动症》[4]中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儿科疾病分册》[5]中有关瘛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 无精神系统疾病;(3) 年龄不超过18岁;(4) 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表示同意,自愿加入试验;(5)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护理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包括心理、起居、饮食三方面护理的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辨证施护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辨证施护时常分为阴虚阳亢证、脾气虚弱证、肝肾阴虚证和痰火内扰证四个证型。(1)阴虚阳亢证:患儿由于发病日久,导致体内热盛伤阴、虚火上扰。常表现为挤眉弄眼、摇头撅嘴等动作,频繁且有力,伴有潮热盗汗、口渴尿黄等,治宜滋阴清热。配合按摩患儿三阴交、太溪等穴位,以起到滋补肾阴的作用;(2)脾气虚弱证:患儿平素脾失健运、脾胃虚弱,除常见临床表现外,还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表现,治宜补脾健运。配合按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以补脾;(3)肝肾阴虚证:患儿多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亏损、失养而导致阴精亏损。除常见临床表现外,还伴有五心烦热、急躁好动、肌群抽动等症状,治宜滋补肝肾。配合按摩期门、太溪等滋补肝肾阴的穴位;(4)痰火内扰证:患儿过食肥甘厚味而生痰浊,日久郁而化热,痰火上扰。除常见临床表现外,还伴有多痰、易清嗓,急躁易怒、不自主抽动等症状,治宜化痰清热。配以按摩太冲、曲池。健康教育时,首先根据患儿的个人信息、家庭环境、发病原因、发病症状、诊疗经过、现症状等制定合适的宣教内容;然后宣教时间选取患儿出现挤眼、抽动等表现时,给予患儿健康教育,减轻心理负担,改正不良习惯;最后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和方法,方便家长适当配合,减少患儿来自家庭的压力,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儿科疾病分册》[5]。从摇头撅嘴、挤眉弄眼、四肢抽搐三个中医症状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分,采取5级评分法,根据不同患儿症状的不同程度,记为1~5分,得分越高,患儿症状越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越差,反之,得分越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疗效评价 见表1。

表1 2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x±s,分)

3 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是指身体某部位的骨骼肌或某些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地收缩或运动,是一种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6]。主要是由于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多巴胺活动过度,导致患儿出现抽动、多动等临床表现[7]。其中惊吓、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和父母打骂孩子等家长因素往往是引起患儿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中医学中,多发性抽动症可归为“瘛疭”的范畴。多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小儿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手脚痉挛、口眼喎斜的症状[8]。辨证施护通过运用中医思想,进行辨证分型,使治疗的针对性更强,对症治疗,有利于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治疗。阴虚阳亢证患儿日常应注意室内通风、凉爽、光线调暗,多喝水、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配以按摩三阴交、太溪,以滋阴降火[9],二者相辅相成,则气血调、经络通、肾阴充、筋骨强;脾气虚弱证患儿应该避免观看刺激性电视,以防对患儿产生刺激而发病。避免患儿饮食不规律或进食过量肉类。配以足三里、中脘、内关,以补脾健运,脾主肌肉四肢,三者配合以补脾、缓解肢体抽搐;肝肾阴虚证患儿应该日常保持室内通风、安静,锻炼身体、预防感冒,禁食生冷。配伍期门、太溪以滋肝肾阴,肝藏血,血养筋,且肝肾同源,遂按摩期门、太溪,可治疗肝肾阴虚;痰火内扰证患儿应该减少进食油腻的食物,防止诱发本病或加重。与患儿多沟通,多鼓励与安慰,使患儿树立正确的心态。配以太冲、曲池,二者相配伍,以清热化痰。健康教育在近年疾病护理中愈发显得重要,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信息、家庭环境背景以及现症状,制定不同的讲解内容,更有利于每个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疾病康复[10]。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诱发原因和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的表现,使家长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让家长更理解患儿,方便家长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治疗患儿,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快取得患儿信任感,消除精神紧张和自卑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重建患儿的自信,改正其不良习惯。且在患儿出现挤眼、抽动等症状时进行健康教育,耐心亲切地安抚患儿,可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抽动症太溪多发性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温暖手脚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