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合作探究打造生长课堂
2019-08-03荀以勇
荀以勇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知识本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它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在合作中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创造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兴趣;生成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群体成员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情景导入,用“兴趣”开启合作的“大门”
教学中,教师要想成功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行为情景、媒体情景、e环境等,把学生吸引到合作的情境中。
(一)以“图”生趣,心向往之
这里的“图”可以是文本外的图画,也可以是课本中的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图中的内容“做做文章”。例如,在教学《秋天的记忆》这篇文章时,教师展示图画: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显得很急躁。他的母亲蹲在轮椅旁,脸色苍白,百般哀求地说些什么……教师设问:图中妈妈的脸上表情是怎样的?她当时的心情又怎样?他们母子在说些什么呢?儿子的腿又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问题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顺势将学生引入合作学习的环节。
(二)以“境”生趣,引人入胜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在学生探究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风景、动态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奋点。
如《七律·长征》一课的情景导入: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过一次气壮山河的历史事件,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整12个月,每天天上有敌机的狂轰滥炸,地上有数十万敌军的围堵追击,英勇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迈开双脚,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长征将要胜利时,毛主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一首壮丽诗篇,即《七律·长征》。伴随着老师的讲解,播放敌机轰炸、敌军围追堵截红军的电影片断,把学生带到了长征的特定情境之中。学生如临其境,加深了对长征的认识,为下面的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以“激”生趣,跃跃欲试
“激”,一是激励,二是激将。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能够刺激人的听觉、视觉和思维,从而使人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教者可以瞅准时机,运用一些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合作前,老师说:“同学们一向都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合作能力也很强。老师相信,这一次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加出色!”同学们听了老师那温暖的话语,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
“劝将不如激将”。在学生小组合作前,老师故意说一两句让学生发急的话,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例如,在教学《詹天佑》第五自然段时,学生质疑:“詹天佑为什么要与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为什么不多打几口井?”笔者故意说:“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要不要老师来告诉你们呢?”学生纷纷摇头,积极要求自己解决。
(四)以“赛”生趣,高歌猛进
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儿童,在教师的“教练口令”或“裁判语言”的“蛊惑”下,立刻会产生“当今社会谁服谁”的刚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调动他们合作的兴趣。如在探究问题确定好以后,老师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几个小组赛一赛,看哪一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学生一听到这富有挑战性的话,立刻雄心勃勃,跃跃欲试。
二、对话探究,用“思辨”发掘合作的“宝藏”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教学形式,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老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辨析,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
(一)质疑问难,发人深思
1.从题目上挖掘
题目是全文的“眼睛”和“窗口”。有些课文,抓住题目,就能扣住行文线索,进而了解全文内容,初步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可以围绕课题设立以下合作探究的问题:“我”是谁?他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带”的经过、结果怎样?问题一出来,学生立即处于“悱愤”状态,投入到感知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2.从文章结尾处挖掘
有些文章的结尾是“神经中枢”,掐住这个“神经中枢”进行探究,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詹天佑》一文结尾是:“这个消息立刻轟动了全世界,中外游客赞叹不已。”教师抓住这一句进行表达训练:这一句你读懂了吗?那家曾经嘲笑我们中国没人的外国报纸又会做何反应呢?
学生按要求展开想象,进行练笔。写好后,在组长安排下,组内成员进行互评互改。这个问题虽然寥寥数字,但学生要答好,就必须再次认真回顾全篇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更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互学相长。
3.从过渡句中挖掘
过渡句是上下文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抓住过渡句挖掘合作探究的问题,也能达到统领全篇的效果。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时,老师出示文字“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预设合作探究的问题:面对困境,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三姐妹面对逆境时坚强不屈的品质。
4.从定势点挖掘
思维定势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绊脚石”。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的思维定势点,逆向思考,激发创造。如教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时,在学生领悟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滥竽充数是否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学生在讨论、探究、碰撞中逐渐明晰:如果齐宣王不“贪大求洋”,能够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如果其他人中有“正义之士”,给予指正……南郭先生就不会有可乘之机,也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5.从“课后思考”或“预习提示”中挖掘
如今使用的新教材,每篇课文除了“课后思考”,还安排了“预习提示”,设计的问题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课堂上挖掘探究的“宝藏”。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根据书后思考练习3,让学生当小小工程师,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和“竖井开凿法”的理解,画出简单的施工示意图。孩子们在绘图过程中,对詹天佑的敬意油然而生。
(二)巧妙引导,别有匠心
《礼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善学”的作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组建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合作学习才能更加有效。一般情况下4~6人一组较合适,人数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小组的成员要合理搭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个性差异及平时表现等,力求做到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各个小组尽量做到实力均等,从而有利于形成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便于老师的指导。此外,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者等,各个角色按期轮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适时点拨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高效,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作壁上观”,而要走进学生,巡视学习情况,随时介入并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合作效果。当然,教师介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介入指导的时间要适时。教师是小组合作的指导者,要全过程地关注学生合作的进程,一旦发现需要点拨时,要像“及时雨”一样发挥作用,不能聒噪或过迟;二是介入指导的程度要适中。老师的介入不必面面俱到,防止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在合作情境中解决错误的机会。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研究到“开阔的草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与姥姥之间的故事。学生各抒己见,叙述着心中的感动。老师时而鼓励,时而指正,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学生在倾述与倾听中受到了亲情与感恩教育。
3.科学评价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小组竞赛,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实时评价,着力关注学习反馈(主要指目标的达成)、合作探究(主要指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情感态度(指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三大部分。具体操作如下。
(1)每间教室的黑板上有“小组积分表”,用于随时记录各小组课堂学习的积分。
(2)课堂学习积分原则:学生答对一次加1分,也可分为C类学生发言一次积3分,B类学生发言一次积2分,A类学生发言一次积1分。
(3)发言过后,根据积分细则,学生上黑板在本小组栏目中记录分值。教师上课时,根据小组积分的多少,调控各小组的发言次数,力求使小组之间的积分平衡。
(4)每节课由小组记录员在记录本上记载本节课小组及成员的得分。
(5)积分每周一汇总,由记录员记录在教室后面的积分表中。
(6)班级对各小组及组员的积分每月一汇总,评出4个优胜小组,每小组评出一名优秀学员,进行奖励,并存入成长记录袋。
(三)自由合作,无拘无束
交流表达能力是合作学习所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学习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思维和创造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当然,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他们在探究学习结束后,各人的收获、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时空,让学生充分交流,进行智慧碰撞,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范围自由
可以是固定的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临时组建的小组;可以是组内的个体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之间的共同交流;可以在课内交流,也可以在课外交流。
2.对象自由
学生的学习所得除了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向组外的同学、老师、家长、亲人、朋友甚至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表达。
3.形式自由
合作交流的形式不一定是口语表达,还可以是写字、作诗、画画、辩论、表演课本剧等形式。
三、拓展时空,让“生成”畅通合作的“道路”
任何学习,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95%的学生都可以达到预定的要求,其他学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时间也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资源。
(一)课前自学,含苞欲放
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在新课之前教师下发“导学单”,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导学单”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都给出详细说明,鼓励学生提出自主学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下是《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的“导学单”。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字。
tǎn ( ) 白 ( ) 露 ( )克
jié 直( )了当 快( ) ( )白无瑕
二、这一节课你最想探讨的问题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學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完成表格:
[次 数 起 因 印象深刻的话 理 解 其他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四、感悟人物特点,说说莫泊桑和福楼拜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莫泊桑:
福楼拜:
“导学单”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教师在上课前通过学情调查,对学生预习时的兴奋点、难点、学习心理需求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教”为“学”服务。
(二)课中探究,百花争妍
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是直接从感知体验中引发出来的。通过每堂课不少于15分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发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学生在感知体验中获得的成功和乐趣,在探究中交流、分享;在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问和设想,在对话中碰撞、辨析。课堂中,不在乎求得所谓知识的归一,而在于孩子发表丰富多彩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释放智慧的光芒。如执教《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探究的问题筛选于学生自主学习单上的提问,他们对“福楼拜是什么样的老师?莫泊桑是什么样的学生”很感兴趣,于是笔者就让孩子们合作交流,通过抓关键词句来领悟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在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交流阅读的体会。问题的设计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文本内容的挖掘。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其次,通过不同句式的比较,体会语言形式之美。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这里,把文本内容引向生活,凸显教学活动的价值导向。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小组交流与班级分享越来越开阔,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如何仔细观察”的收获。
(三)适时迁移,花香满园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迁移应用可以及时地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教学《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领略到文章主要内容及表达方式,此时再引入一些语用训练,巩固学生的积累,对课堂教学进一步升华和拓展。
师:刚才我们品读了刘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笑对人生的形象。(师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追赶风筝的刘老师是幸福而充实的。此时此刻,你一定看到了他的表情,听到了他的话语,读懂了他的心声。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从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角度写一写抓住线绳的刘老师。
接下來学生写作,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推选一名同学总结发言,在全班分享。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迁移是综合技能的再现和运用。学生从阅读的材料中获取知识,进而转化为写作能力,最终通过“读”和“写”双重逆转的过程,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四)课后延伸,锦上添花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巩固性、检测性的作业,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学习资源看,可以把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等纳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七律·长征》时,教者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收获之后,进一步激励学生: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可长征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故事,观看与长征相关的影视作品,吟唱赞颂长征精神的歌曲,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这样的作业设计,结合语文特点,开展实践活动,“以课本为桥梁构建大语文阅读体系”,实现课内外融合,缩短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公平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和取长补短。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积极为他们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为他们的生命成长厚积“能量”。
[参 考 文 献]
[1]佟秋慧.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王莉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8).
[3]左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6).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