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探索研究

2019-08-01黄辉敏叶明敏高晨洁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认知功能差异性

黄辉敏 叶明敏 高晨洁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嘉兴康保医疗所随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名临床心理医生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30名精神疾病患者为病例组,男10人,女20人。同时,选取同性别、同年龄3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男10人,女2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口头知情同意,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实验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试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视觉反应时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病例组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的正确性(t=8.80,p=1.349)低于对照组(t=9.10,p=1.24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分配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6),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第一项实验正确数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45);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第三项实验正确数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X2=7.68,p=0.006)。结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视觉反应时和注意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人格障碍;认知功能;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229-02

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如面孔情绪识别功能、认知的情绪调节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1]。进一步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功能的增强或减弱[2]。而广泛的大脑皮质参与了对不同情绪的加工与处理,对每一个情绪的识别都涉及诸多的大功能区,每一个部分的功能障碍都将导致情绪识别的障碍,产生认知功能的缺陷[3-4]。本项研究采用4个认知功能测试,探究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6月,选取嘉兴康保医疗所随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0人,女20人。同时,选取同性别、同年龄3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口头知情同意,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实验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经过知情同意后,约定时间在实验室1对1进行测试,保障测试环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先进行问卷测试,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

1.2.2 问卷测试 (1)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1.2.3 认知功能测试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羽心理实验系统:(1)错觉实验,缪勒-莱伊尔错觉量测试,采用液晶触屏,要求被试确定中间箭羽位置,计算左右长度差值,作为错觉量。 线段长度135mm,箭羽长15mm。箭羽线夹角45°。(2)反应时测试,采用红、绿色点数刺激,根据两种颜色的点数相加之和,单数按左键,双数按右键。计算反应时间及正確、错误计数3个统计量。(3)注意分配测试,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作为视觉刺激,低频、中频、高频三种声音作为听觉刺激,计算注意分配值、单独视觉、单独听觉、视听混合视觉、视听混合听觉5个统计量。(4)注意力集中测试 共计3个测试,计算反应时间,计算正确数2个统计量。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整理采用Epidata3.0双份录入及唯一性检验,完成逻辑检核。数据分析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完成一般描述性分析、均数比较的 t 检验,率比较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P<0.05作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指标。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描述

本研究共计研究对象60名,病例组平均年龄(34.40±17.1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7.70±10.96)岁。两组人员在性别(t=1.000)、年龄(t=0.160)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错觉、反应时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视觉反应时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病例组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的正确性(t=8.80,p=1.349)低于对照组(t=9.10,p=1.242)。在错觉量上,病例组与对照组未见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

2.3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注意力分配比较将病例组与对照组注意力分配实验的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分配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6)。而单独视觉、单独听觉、混合视觉及混合听觉上,病例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差异。见表2.

2.4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注意力集中比较 将病例组与对照组注意力集中3个实验的耗时指标进行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反应时间(reactiontime,RT)简称反应时,又称为反应潜伏期,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动作所需要的时间[5]。用时越短,协调及反应能力越好。吴绪旭等认为,抑郁型患者存在视觉注意反应功能的缺陷,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性明显减低。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视觉反应时上存在较大差异,病例组反应时长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的正确性普遍低于对照组。这证实了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大脑信息传递减慢,反应能力下降。

注意力障碍主要包括听觉和视觉的注意力缺陷, 引起信息加工困难, 可表现为: (1) 注意力分散与监控注意障碍:对任务不能集中注意力, 因受无关刺激影响;自我控制力减弱, 被动注意仍保存; (2) 注意专注和转移困难:过度关注原始信息, 注意力很难转移到新的事务上[7]。向东等研究表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期、抑郁期和缓解期存在有言语学习和记忆、选择性注意力、执行功能、选择性记忆等方面的损害[8]。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分配上存在较大差异,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第一项实验正确性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注意力第三项实验正确性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基本一致,Politis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选择性注意的损害,Koetsie等用持续性操作测验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注意保持能力,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注意保持能力减退[8]。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耗时时间上无明显的差异,这是否提示注意力存在一个波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应用更全面的认知功能测试工具,以期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惠,陈增堂,唐云翔,等.分裂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功能[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4):270-274.

[2]廖坚,罗贤明,王维等.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脑灰质结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9,42(2):89-91.

[3]马庆霞,郭德俊.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8-333.

[4]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224-228.

[5]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25—628

[6]吴绪旭,陶丹红,高静芳,朱翔贞,韩耀静,邹莹,陶明.抑郁症患者的视觉注意反应与大脑神经网络传输特征相关性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02):139-143.

[7]罗爱军,陈哨,单超.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8,40(17):2683-2687.

[8]向东,陈良梅,蔺华立.双向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1):1007-1009.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认知功能差异性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