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07-29卢双枝
卢双枝,许 露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0)
内科重症患者病情相对较为严重,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患者的积极康复,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强化护理信心,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必要途径,现将本文有关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2.45±2.58)岁;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男36例、女24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54.57±3.28)岁。对照组按照心血管护理要求的常规形式进行操作,观察组在规定的护理流程下注重心理上的干预。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答患者在护理中的一系列疑惑问题,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让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有科学的认识,与患者沟通时语气轻松轻柔,且能够微笑互动,让患者也受到感染消除心理上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转移注意力,可结合患者喜欢的京剧、新闻等让患者对周围其他的事情产生兴趣,避免患者思虑过度。与家属协商给予患者适当的精神支持。
1.3 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情况分别进行心理沟通,两组患者对本次的护理对比调查均知情并同意参与。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在护理前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值变化情况,收集两组患者的满意结果,对比其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值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中的满意度与各自的例数占比对比
3 讨 论
心血管患者在受到刺激或者持续精神上的紧张不安状态下,对治疗不利,应在创建了舒适的护理环境后,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从心理上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康复意识,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与精神上的支持,定期进行鼓励并说明患者的好转情况,让患者接受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发的配合护理,优化护理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