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2020-04-19一静

心理与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量病历测验

一静

“大夫,我的病情可能比较复杂,我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具体来说,我常常感到焦虑、恐怖和抑郁……哦,对了,我还有洁癖,每天都要早晚洗两次澡,否则就不舒服。这些情况已经好多年了,今天您可得好好给我看看。”

“听上去是挺复杂的,以前有看过医生吗?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这些都是医生给你下的诊断吗?”

“是啊,我陆陆续续看了好多医生,喏,我这里还有病历呢……这是五年前我的病历。”说着,病人掏出了一份症状自评量表的报告,结果提示焦虑、抑郁、恐怖、强迫四个因子高分。

“哦,这个只是量表的测评结果,有医生给你写的病历吗?”

“医生写的病历?这是医生打印的啊,上面不是清清楚楚地写着我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吗?”

自评量表结果≠诊断

在综合医院,各种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助检查的结果,某些关键检查结果甚至是诊断标准之一。但在精神心理科,绝大部分疾病的划分是基于现象学,即病人和家属提供的病史信息,以及病人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精神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

自评量表是精神心理科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一般而言,每一种自评量表测定的只是某类(些)症状是否存在或(和)出现的频率,或者这类(些)症状的严重程度,测定的时间范围也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如最近一周或两周的情况。

拿前文中的病人提供的症状自评量表来说,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常常作为了解病人心理卫生问题的评定工具。这个量表测定的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十个方面的情况。但人的精神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而自评量表结果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特别是当人们心情不好或对某些情况过于关注时,倾向于把不好的方面放大,对于结果也容易想当然地“对号入座”。这个病人在焦虑、抑郁、恐怖、强迫四个因子上高分,并不意味着这四个方面一定有构成诊断的问题,还需要经过医生综合其他情况做出判断。还有一些自评量表测定的只是某种症状,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而不涉及其他症状,因此如果单纯用一种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代表诊断是不够全面和客观的。况且,病人拿的是五年前的测试结果,测的也是五年前做测试之前一周的情况,并不能代表病人的整体状况,更不能代表诊断。

做自评量表有什么意义呢?

既然自评量表结果不能代表诊断,也只是反映做量表前一小段时间的某些特定的情况,那么做自评量表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自评量表可以让医生快速了解病人是否存在一些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自评量表也有很多类别,如前文中提到的症状自评量表可以作为筛查量表,可以让医生快速掌握病人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检查和询问;而常见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则属于严重程度量表,较全面地覆盖了疾病重要的和常见的症状,对筛查出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用这些量表来评估症状分布特点以及严重程度,可以帮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定期做同样的自评量表可以让医生了解治疗和干预是否有效,以及在哪些症状上有改善和(或)恶化。很多病人都有重复做同样的自评量表的经历,医生通过比较分数的变化,可以清晰地了解病人在哪些方面有改善或恶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虽然自评量表不能代表诊断,却在疾病的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临床上除了让病人自己完成的自评量表,还有一些由医生评定的他评量表和心理测验,都是精神心理科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网上的测验可靠吗?

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学科,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評价,包括自评量表、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等,每一项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心理测量工具,从研究到应用,都需要科学而严谨的研究修订过程。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趣味心理测试,如通过吃水果看性格,通过选图形看内心诉求等。有些人做完觉得挺准的,那么,这些测验可靠吗?其实这些趣味测验可以看作是人们特定人格特质、认知方式的一种投射。但这些测验都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其解释也缺乏客观性,更不用提信度、效度这些心理测量学的指标了,因此,仅供娱乐而已。

也有人说,很多自评量表在网上可以找到,自己做是否也有效呢?

首先,心理测验对测验的环境是有要求的。为了避免环境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测验需要在安静、适合办公的环境下进行,主试也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让结果客观准确。而有些他评量表和测验,是需要专业人员一对一地进行测试的。

其次,测试结果的解读也是测验重要的步骤,网上的测验往往不能提供科学的解释,人们可能因测试结果提示严重被吓到或因其症状轻微而掉以轻心,更不能提供下一步的诊疗建议。

前文中的病人即是在医疗机构完成了测验,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解读,也误把症状当作了疾病诊断,因此,稳妥起见,还是建议到正规机构进行测评。

猜你喜欢

评量病历测验
电子病历评级的分析与总结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病例”和“病历”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探索取向的幼儿园主题墙评量研究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成效评量的启示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