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2019-07-24李瑛晖边雪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肠壁肠系膜病理学

李瑛晖,边雪峰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引言

肠壁缺血性病变是常见的独立性疾病,通常由肠壁对应供血动脉供血量减少而导致肠壁缺血,进而引起病变。其病变可分为急性病变和慢性病变,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易伴发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诊断率不高,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采用64排CT诊断,探究其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在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临床症状、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肠壁缺血性病变,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肝肾、心肺功能严重障碍。选取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0~60岁,平均(45.21±5.21)岁,发病时间4~72h,平均(11.85±4.82)h,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分别有10例、18例、5例、10例;出现血便、恶性呕吐、体温升高症状的患者分别有10例、5例、1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64排CT检测,采取宝石能谱GE HD750CT机对患者进行全腹部常规平扫和螺旋容积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全腹部常规平扫,扫描腹部定位相,从耻骨联合下缘至膈肌水平范围,之后行螺旋容积扫描,层厚0.5mm,时间4~8s,之后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注射速率3.5~4.0mL/s,设置电压120kV,螺距0.5~1.0,电流250mAs,范围200~400mm,将扫描数据输入到GE AW4.2工作站进行处理,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分析后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64排CT检测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统计各种64排CT检测28例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各病变诊断率)以相对数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8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经64排CT诊断,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狭窄,其中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患者14例,占比50.00%、肠主动脉狭窄患者5例,占比17.86%,肠系膜上下动脉均狭窄患者有7例,占比25.00%,各病理改变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组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00%、83.33%、87.50%,两种方式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4排CT诊断准确率较高,见表1。

表1 28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64排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肠壁缺血性病变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病变,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肠壁血流灌注减少而引起的缺血性病变,其中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并发症多,无典型症状,临床误诊率较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腹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研究发现,早期小肠缺血主要呈现为小肠黏膜损伤,确诊后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但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准确有效,则很可能导致病情恶性发展,导致肠壁坏死、穿孔等,提高患者死亡率[2]。64排CT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胃肠道及血管等管腔结构,显示肠壁改变、狭窄位置,通过三维立体重建,获得清晰图像,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创、高效等优势,可广泛应用在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中,64排CT诊断各病理改变(血管狭窄、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主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均狭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组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00%、83.33%、87.50%,两种方式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与刘峰[3]研究相符,说明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采取64排CT诊断可有效诊断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能有效诊断出各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肠壁肠系膜病理学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