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禾谷镰孢菌产孢条件研究

2019-07-24陆宁海霍云凤郎剑锋石明旺陈锡岭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基腐病孢菌麦芽糖

陆宁海,张 强,杨 蕊,霍云凤,郎剑锋,石明旺,陈锡岭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保系,新乡河南 453003)

小麦茎基腐病(wheat crown rot)最早于1951年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Knight记载,该病害在澳大利亚的所有麦类种植区均有报道[1]。目前,茎基腐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病害,在美国的西北太平洋区、南非、意大利、埃及和叙利亚、土耳其、西亚、南非和加拿大西部已发生[2]。在澳大利亚,茎基腐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高达89%[3]。据调查,在澳大利亚,小麦茎基腐病造成减产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7 900万澳元,间接损失大约为4.34亿澳元[4-5]。

近几年,茎基腐病在中国黄淮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普遍发生;河南省焦作、许昌、商丘、新乡等地部分麦田发生严重,而且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趋势[6-10]。据本课题组调查,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茎基腐病造成小麦减产达30%~50%。茎基腐病除了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外,还产生毒素,受害小麦作为食物或用作饲料,对人和牲畜的健康有极大威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是引起河南豫北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有关该病害的致病机理、寄主抗性、病原检测、遗传变异等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分生孢子作为材料,但假禾谷镰孢菌在常规条件下培养时,产孢量偏少。本研究拟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条件进行初探,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病菌

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菌株由本课题组分离、鉴定、保存。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产孢量的测定[11]

供试菌株活化7 d后,用直径4 mm的打孔器在距离培养皿中心位置打取菌饼,接入到实验设计平板的相同位置,置于实验设计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0 d后,用直径10 mm的打孔器打取4个菌饼置于10 mL的试管里,再加入1 mL的无菌水,在混均器上快速震荡10 min,使孢子充分洗脱下来,然后镜检并计数。

1.2.2 最佳培养基的确定[12-14]

移取1.2.1中直径4 mm的活化菌饼,分别接种于以下不同培养基上,于25 ℃培养10 d后测产孢量,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培养基种类如下:

(1)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胶17 g,水1 000 mL。

(2)PS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蔗糖 20 g,琼胶17 g,水1 000 mL。

(3)燕麦片琼胶培养基: 燕麦片30 g,琼胶17~20 g,水1 000 mL。

(4)玉米粉琼胶培养基: 玉米粉 300 g,琼胶17 g,水1 000 mL。

(5)理查固体培养基(Richard): 硝酸钠 10 g,磷酸二氢钾5 g,硫酸镁(MgSO4·7H2O)2.5 g,氯化铁(FeCl3)0.02 g,蔗糖 50 g,琼胶 17 g,水1 000 mL。

(6)查彼固体培养基(Czapek):硝酸钾2 g,磷酸氢二钾1 g,氯化钾0.5 g,硫酸镁(MgSO4·7H2O)0.5 g,硫酸亚铁(FeSO4) 0.01 g,蔗糖 30 g,琼胶17 g,水1 000 mL。

(7)SDA培养基:葡萄糖40.0 g,蛋白胨10.0 g,琼脂12.0~15.0 g,水1 000 mL。

(8)麦芽糖培养基:麦芽糖 25 g,琼胶17 g,水1 000 mL。

1.2.3 最佳碳源的确定[15]

基础培养基为:蔗糖20 g,硝酸钾5 g,磷酸钠2 g,硫酸镁1 g,琼脂12 g,蒸馏水1 000 mL。分别用等量的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与蔗糖置换,配成不同碳源培养基,按照1.2.1方法于25 ℃培养10 d后测产孢量。

1.2.4 最佳氮源的确定[16]

基础培养基同1.2.3,分别用等量的蛋白胨、氯化铵、尿素、硫酸铵与其中的硝酸钾置换,配置成不同氮源的培养基,按照1.2.1方法于25 ℃培养10 d后测产孢量。

1.2.5 最佳光照方式的确定[17]

移取1.2.1中直径4 mm的活化菌饼,接种于PDA平板上,25 ℃下分别置于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培养10 d后测量产孢量。

1.2.6 最佳培养温度的确定[18]

移取1.2.1中直径4 mm的活化菌饼,接种于PDA平板上,分别于15 ℃、20 ℃、25 ℃、 30 ℃、35 ℃培养10 d后测产孢量。

1.2.7 最佳pH值的确定[19]

用1% HCl(V/V)和1% NaOH(W/V)溶液将PDA培养基的pH值配成pH为3~11共9个梯度,将活化直径为4 mm的活化菌饼接种于不同pH值的PDA平板,25 ℃培养10 d后测定产孢量。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3 整理数据,用Duncan’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量差异程度不同。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数量较多,分别为13.52×102和11.45×102个·c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燕麦片培养基和S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分别为 9.75×102和9.61 ×102个·cm-2。玉米粉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为6.51×102个·cm-2。査理培养基和査彼培养基均不利于产孢,产孢量分别为 3.36×102和2.91 ×102个·c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因此, 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2.2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病原菌在以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为碳源的条件下均能产孢,产孢量分别为15.61×102、8.76×102、5.28×102、2.34×102和1.46×102个·cm-2。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的碳源是麦芽糖,其次是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故最佳碳源为麦芽糖。

2.3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病原菌以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钾和蛋白胨为氮源时均能产生孢子,其中以硫酸铵为氮源时的产孢量为13.31×102个·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氯化铵和尿素次之,产孢量分别为7.68×102和6.31×102个·cm-2;硝酸钾和蛋白胨则不利于产孢,产孢量分别为2.32×102和2.14×102个·cm-2。因此,硫酸铵为最佳氮源。

表1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um on sporulation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下表同。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following data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reatments at 0.05 level. The same in tables 2-6.

表2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sporulation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表3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on sporulation of 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

表4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 on sporulation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2.4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病原菌产孢量在12 h光照和12 h黑暗交替条件下达到15.8×102个·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4 h连续光照和24 h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量较低,分别为2.71×102和1.7×102个·cm-2。因此,最佳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和12 h黑暗交替。

2.5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产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先升后降, 25 ℃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为13.31×102个·cm-2,15~25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温度达到30 ℃时,病原菌产孢量急剧减少。因此,最佳培养温度为25 ℃。

2.6 不同pH值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随pH值升高,病原菌产孢量呈先增后减之势,当pH值为8和9 时,产孢量分别为12.36×102和12.58×102个·c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pH值的继续增大,产孢量逐渐减少。因此,最佳培养pH值为9~8。

表5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sporulation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表6 不同pH值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different pH on the sporulation o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3 讨 论

国内外学者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结果差异较大。Fernandez等[20]和Jefferson等[21]从加拿大小麦地下组织中分离得到木贼镰孢菌(F.equiseti)、锐顶镰孢菌(F.acumiu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燕麦镰孢菌(F.aveuaceum),但致病力均不高。其他学者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分离获得根腐离蠕孢(Bipolarissorokiuiaua)、黄色镰孢菌(F.culmorum)、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燕麦镰孢菌(F.aveuaceum)和雪霉叶枯菌(Microdochiumnivale),其中黄色镰孢菌和假禾谷镰孢菌对小麦的危害最大[22-25]。陈厚德等[26]认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以镰孢菌属(Fusarium)种类为主,交链孢属(Alternaria)次之,而且镰孢菌属(Fusarium)种类致病力较强。李 伟等[27]研究认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种类是镰孢菌(Fusarium)、根腐离蠕孢(B.sorokiuiaua)和雪霉叶枯菌(M.nivale)。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禾谷镰孢菌(F.gramiuearum)、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和黄色镰孢菌(F.culmorum)是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其中,假禾谷镰孢菌是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如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南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阿根廷、意大利、埃及和叙利亚、土耳其、西亚和北非及加拿大西部等均有该病原菌被发现[28-30]。

假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危害严重,亟待探索分析该病原菌的成灾机理、致病机制和寄主抗病性等问题,但是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不易产生孢子或孢子的数量太少,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优化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本试验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显著高于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量,最佳培养碳源、氮源、温度、pH为麦芽糖、硫酸铵、25 ℃、8~9。

猜你喜欢

基腐病孢菌麦芽糖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难忘儿时麦芽糖
251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及多种镰孢菌的抗性评价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麦芽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