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9-07-16江帆

职教通讯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评价体系人才培养

摘 要:“校企双主体”评价模式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方式不成熟、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工程师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评价和企业实践评价两大模块,并细化具体的評价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以来,明确了专业建设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评价促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规划课题“基于CDIO五年制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2018/07/061)

作者简介:江帆,男,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工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6-0038-06

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水平,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在《决定》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完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达到“以评价促改进”的目的。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校企双主体”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经过4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专业作为新成立的信息类专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尚浅,其教学质量评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成熟的评价方式。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等方面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评价方式还未成熟。(2)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少,项目实践评价能力有限。物联网教学项目的评价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工程科研能力,但是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甚至没有这方面的经验。(3)企业工程师参与评价的程度较低。目前,企业工程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较低,导致了一些关键性的教学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采用基于校企双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和企业工作过程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同时兼顾学校内部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质量和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培养质量,既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又要注意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让所在专业、教师、学生和企业四方均参与并认可。[1]

(一)总体架构

学校在先期构建物联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初步确定了总体架构,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专业教学评价模块和企业实践评价模块。其中,专业教学评价模块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实践考核评价、竞赛考证评价、师生相互评价4个子模块;企业实践评价模块包括:实训基地评价、项目实践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师生相互评价4个子模块。评价体系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二)专业教学评价模块

1.课堂教学评价子模块。在课堂教学子模块中,针对物联网专业岗位群,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衔接,由学校专业建设领导部门牵头,统一协调企业工程师、行业技术能手与学校专业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子模块主要分为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方式3个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 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为权重为0.9~1.0(含0.9),B等权重为0.8~0.9(含0.8,不含0.9),C等权重为0.6~0.8(含0.6,不含0.8),D等权重为0.6以下(不含0.6)。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实践考核评价子模块。在实践考核模子块中,改变了以往惯用的考核模式及考核制度,将终结性考核方式转变为既注重平时的过程性考核,又注重期末的综合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方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考核内容有基本素养、自主学习、项目实践等五个方面,考核成绩总成绩的60%,如表2所示。期末综合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考核评价的各项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

在考核内容方面,着重考核学生对物联网工程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不是仅仅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考核方式则以实践操作和工作过程为主,特别是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更加注重增加职业素质相关内容的考核。[2]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综合评定并,鼓励学生提交阶段性总结报告或小组讨论报告等。

3.竞赛考证评价子模块。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能够有效推进物联网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另外,专业建设的需求促使学科竞赛向更高、更好的水平发展。学校依托企业成熟的技术资源,构建学科竞赛评价体系,对物联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具有推动作用。[3]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毕业(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体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学校改变了传统的仅凭考试成绩片面评价的做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考取物联网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聘请企业专家进行考核评价。评定的依据有考证成绩、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级证书等。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档次。其中,A等为 权重为0.85~1.0(含0.85),B等权重为0.7~0.85(含0.7,不含0.85),C等权重为0.5~0.7(含0.5,不含0.7),D等权重为0.5以下(不含0.5)。

4.师生相互评价子模块。师生相互评价子模块包括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满意程度,在评价标准中设置相应的权重比例,评价等级分为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三个档次。其中,A等为 权重为0.8~1.0(含0.8),B等权重为0.5~0.8(含0.5,不含0.8),C等权重为0.5以下(不含0.5)。

(三)企业实践评价模块

1.实训基地评价子模块。实训基地评价子模块主要指标包括实训基地数量、同时容纳实训人数、职业岗位契合度、开放实训时限四项指标。

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顶岗实习与项目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实训基地评价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同积极参与。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选择具有一定实力且信誉较好的企业单位与之合作。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单位的生产(教学)运行过程正常,实验设备完好,应关注学生进行项目化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操作,从而便于开展顶岗实践教学。

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项目实践机会,同时也能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学校与企业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监督管理实训基地,有效实现校企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4]

2.项目实践评价子模块。项目实践评价子模块中,评价标准包括项目类型、实施进度、岗位契合度、实践效果四个方面。学生项目实践效果的考核,参照企业人员项目绩效考核的办法,以项目实践过程为主要考核内容,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评价标准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档次。其中,A等为 权重为0.9~1.0(含0.9),B等权重为0.8~0.9(含0.8,不含0.9),C等权重为0.6~0.8(含0.6,不含0.8),D等权重为0.6以下(不含0.6)。

3.指导教师评价子模块。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是由校方与企业方共同正式聘任的,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讲师组成的,能够独立承担真实项目教学任务的人员组成。其团队成员包括来自顶岗企业的一线技术能手、物联网领域的行业专家、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专业素养较高的一线教师。[5]

指导教师评价子模块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术背景、学历、职称、累计指导时长、师生比六项指标。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档次。其中,A等为 权重为0.85~1.0(含0.85),B等权重为0.7~0.85(含0.7,不含0.85),C等权重为0.5~0.7(含0.5,不含0.7),D等权重为0.5以下(不含0.5)。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团队,是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专业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学校物联网专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指导教师在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因此,建立指导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提升专业内涵为指导思想,对指导教师的基本素养、实践能力以及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鉴定。[6]通过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团队建设,使之成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师生相互评价子模块。顶岗师生相互评价子模块包括教师及学生对企业实践评价体系的满意度,其评价标准设置相应的权重值,评价等级分为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3个档次。A等为 权重为0.9~1.0(含0.9),B等权重为0.6~0.9(含0.6,不含0.9),C等权重为0.6以下(不含0.6)。

三、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在推进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前,需要在学校、合作的企业单位、教师、学生中开展大量的宣传工作,明确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价值和意义。[7]在实施的初始阶段,可能会遇到了一些阻力,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考核难度较大,不易学习,因此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在校内,部分教师对该评价体系不熟悉、不理解,因此并不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单位中,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实施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额外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影响其本职工作,对本单位的生产效益不利。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学校需要在前期做好细致的宣传工作,和企业、学生、教师反复沟通交流,得到其理解与支持。[8]

(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1.各模块权重分布。物联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模块的权重比分布如表4、表5、表6所示。

2.评价体系评定方式及评价模型。成绩评定方式采用专业教学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I)加上企业实践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S)的汇总方式(汇总结果为T),根据表4的权重分配,其评价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T=1×0.5+S×0.5]

专业教学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I)由课堂教学、实践考核、竞赛考证、师生互评四个子模块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相加,根据表5的权重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I=k=14(akbk)]

在上式中,I為专业教学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k为专业教学评价因素权重对应的编号(共4项因素);[ak]为对应的权重,[bk]为对应的第[k]个因素的评分取值。

企业实践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S)由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项目实践、师生相互评价四个子模块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相加,根据表6的权重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S=k=14(ckdk)]

在上式中,S为企业实践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k为企业实践评价因素权重对应的编号(共4项因素);[ck]为对应的权重,[dk]为对应的第[k]个因素的评分取值。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

总成绩(T)计算完成后,依据T的取值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情况,判断条件分别为上述3个公式中的T、I和S。评价结果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档次,具体如表7 所示。

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学校2014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四年的实践表明,学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技术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自主设计、开发了物联网项目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产品的设计制作,企业通过双创平台给予技术支持,使产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具有个性化创新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校企双主体模式是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手段。在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当密切联系。学校方面,需要健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评价体系;企业方面,要完善企业实践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而评价过程则需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制约,相辅相成,要求评价结果的良好率不低于75%,这样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具备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根海.校企雙主体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7(2):88-91.

[2] 杨秀平,张华,李亚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平台的构建与保障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2):231-234.

[3] 胡昌送,高月勤,杜瑞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0-84.

[4] 谢永朋,杨英歌.职业院校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53-56,62.

[5] 袁泉,文智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研究——基于高职的实践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72-79.

[6] 温振华.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都市丽人服装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3):130-133.

[7] 顾泽慧,张静秋.校企双主体办学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1):21-23.

[8] 陈里霞.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81-83,87.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dual subject"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view of problems in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uch as evaluation way is not mature,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practical experience, enterprise engineer participa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dual subjects is constructed to form two module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indexes are refin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pertinence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clarifie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enhance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improve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evaluat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dual subject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ltivation of talents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评价体系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