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困境与出路

2019-07-16宋立丹杨宇

职教通讯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培训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宋立丹 杨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首次将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列,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提出,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关键点。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融合,应以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条件和途径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与企业培训模块,搭建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平台、对接校企学分互认与转换,对接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双导师”队伍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企业培训;融合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学分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5135);2017年度广东高校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7GWQNCX023);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协同育人平台为基础的多路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146)

作者简介:宋立丹,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杨宇,男,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职业教育、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6-0016-08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教育部于2015年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首批遴选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二批遴选203个试点单位,至2018年8月,教育部公布第三批19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又重新将现代学徒制重视起来,如企业本位的德国“双元制”、行业企业主导的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认同企业地位的英国“三明治”等,都是现代学徒制在各个国家的具体体现。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建立或正在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学徒制系统,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试行现代学徒制,既是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接轨,也是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具体举措。

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来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完全不同、各自的优势资源难以协同,企业和学徒诉求得不到满足、校企缺乏利益有机整合,合作难以深入。因此,亟需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新路径,将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融合,以突破现阶段校企合作的瓶颈。

一、学徒制的发展及现代学徒制内涵

13世纪后期,学徒制(apprenticeship)作为一个词语正式开始使用,古代学徒制是手工业行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学徒制起源于父母和子女间以口耳相传、模仿等方式学习基本生活技能。[1]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局限于家庭关系、“父教子学”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更多有技能的人,因此,要将技能传授给更多的非家庭成员,这时的学徒特点是私有式、碎片式的,这就是古代学徒制。若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产物,主要形式是师傅带徒弟,内容是行业或职业的技能,方法是言传身教,结果是徒弟通过劳动得到报酬。[2]

“现代学徒制”这一名词最初出现于英国。1993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英国政府提出施行“现代学徒制计划”。从国际上的职业教育改革来看,现代学徒制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现代学徒制,原因是这些国家都面临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年轻人的高失业率,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提高青年就业竞争力,促进他们顺利就业。[3]对现代学徒制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界定,即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4]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技能培训。主要特点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学徒具有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双导师”教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产教深度融合。[5]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现代学徒制”这个概念,由江西新余市进行试点,学术界对现代学徒制逐渐关注起来,一些专家、学者在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模式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去探索、总结现代学徒制的体制机制、实施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6],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面临的困境分析

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文件的下发,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开,从试点实践来看,一些试点单位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要主体,不愿意或者被动参与,学徒反应冷淡,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两热两冷”现象矛盾突出。具体分析,造成现代学徒制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现代学徒制顶层和执行层政策供给失衡严重

当前,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现有政策较为宏观,在校企合作具体执行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都提出“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然而,并不能对校企合作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建立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7],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落实企业主体地位却无相应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虽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一些试点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合作的覆盖面不够。为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生动力,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向及路径具体化,旨在促进、规范、保障校企合作,突出企业的重要主体地位,明确企业参与合作的内容和方法等,以期找到双方利益结合点,达到持久合作。

(二)校企合作“校热企冷”,企业诉求得不到满足

校企合作中“壁炉现象”突出,职业院校一方“热”,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企业合作,而企业则表现为“冷”,消极被动参与。[8]主要问题在于职业院校从自身需求角度提出和企业合作,但忽略了企业利益诉求,表现为合作的不稳定、浅层次、短期性。追其根源,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直接动因是为其培养技能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1)通过与学校合作,将企业具体岗位对人才类型和能力需求得以直接表述,使学徒更加胜任岗位要求。(2)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其开展员工培训,促使员工掌握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3)成本收益。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然而现有校企合作政策对企业的权益及保障缺乏具体明确规定,很难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更加看重眼前利益,更多关注员工短期的价值创造和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认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且收益具有滞后性。(4)企业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企业虽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另一重要主体,实际合作中,往往处于被动,主体地位缺失,扮演着配合的角色。不管是在学徒的招生录取标准以及招生数量、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还是教学的实施等诸多方面,企业的愿望往往不能得到体现,如一些省份虽然成立了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但成员却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只有少数行业企业参与。[9]

(三)校企合作缺乏利益有机整合,合作共赢机制缺失

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对于企业利益法律保障机制却欠缺。如有关规定指出,参加现代学徒制取得成效的企业可减免相关税费、给予优惠政策,然则此类表述则较为笼统,还存在“取得成效的标准是什么”“奖励多少是适当”“给予的优惠政策有哪些”等疑问。而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充裕的资金、高效率的管理等多方面优势,能够和职业院校专业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相互补。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就要满足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3],校企合作中,企业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已成为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

三、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途径及条件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突出,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有所发力,更需要校企微观层面在培训内容、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入融和。[10]因此,通过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融合创新,以促成现代学徒制各利益主体“均衡点”实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企业和学徒主动“热”、长期“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

(一)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途径

若将职业教育与合作企业的培训融合,前提要厘清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办学的主要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被广东省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和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与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合作,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招生,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合作企业有较为完整的职工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岗位培训,包括上岗培训、晋岗培训、转岗培训;技能等级培训,以考取技能等级证书为目的,与工资收入挂钩;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为主的培训。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径。

1.以职业教育为主,将企业培训融入职业教育。学徒在企业参加的员工培训,培训课程模块和职业教育提供的课程模块一致,可通过学分认定,学校认定其所获得的学分;学徒参加竞赛、考证、技术研发等通过学分转换,获取学分。

2.以企业培训为主,将职业教育融入企业培训。学徒选修职业教育提供的课程模块,企业认定学分,可以免修企业内部培训同等课程模块。职业教育提供的课程,减少了企业对员工培训所花费用和时间,企业满意,也解决了学徒时间紧、重复学习的问题,提高企业和学徒的积极性。

3.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互融。(1)非学徒的企业员工按照职业院校提供的专业教学计划选修课程模块,修学分,企业认定学分,置换企业继续教育学分。(2)职业院校针对企业用人标准和专业技能需求,开设企业员工晋岗、转岗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班,进行相应的培训,获得培训费用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不足的压力。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条件

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需具备两个条件:(1)需要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课程模块化对接;(2)要有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构的平台,实现学分转换和累积。建立等值课程体系是基本前提,等值课程体系旨在促进学徒所修学分能在校企之间实现有效转移。

四、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德国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由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企业课程处于中心地位,学校课程是企业课程的辅助,培养的技能人才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较容易胜任相应岗位工作。[11]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融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对接:(1)学校课程模块与企业培训模块的对接;(2)学校课程模块学时学分与企业培训模块学时学分的置换与对接;(3)校企“双导师”对接。

(一)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直接载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对接的基本前提。“阶梯化和模块化”是西方国家学徒制的发展趋势[12],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课程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构成“模块”,以替代传统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同时各模块间是连贯递进关系,能灵活有效地支持模块互换及学分互认。[13]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两个优点:(1)模块内的课程重组性强。当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关键课程模块强化某些职业能力,而不需将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2)模块间可替换性强,当用人单位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模块间的替换满足动态的需求变化,使便高职院校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一个或若干个模块支撑一项专业能力,模块的“学习总量”是学徒完成该模块学习的所用时间,是计算学分的依据。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方法,在充分调研企业岗位设置,围绕一个个“岗位”,分析其职业能力,以企业岗位专家为主体,学校教育专家全程参与,采用典型任务分析方法,遵循学徒晋升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学徒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设计模块化能力,再形成课程模块化,设计课程标准,最终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见图1。在设置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模块时,充分考虑企业已开展的培训项目的融合,采用职业教育任务和企业实岗任务双主体培养模式,教学不再是围绕“课程”为来开展,而是将以往多门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模块,围绕模块课程进行教学。

(二)对接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与企业培训模块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由校企双主体协同完成。职业院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依靠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专门化服务;企业培训课程则是员工在工作岗位学习的课程,诸如企业流程标准、专有技术、企业文化、管理课程、个人成长课程等,通过培训来构建企业不同岗位的知识与技能。[14]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寻校企共性资源和需求,根据学徒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职业发展方面的共性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对接企业培训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当学徒修完某个模块后,就应该获得相应能力,模块之间的关系逐层递进。试点专业根据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和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模块集合,将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专业技术技能模块、学徒岗位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校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经梳理合作企业相关岗位的学习地图,并对课程配置进行编码、协商求同,对接学校课程模块与企业培训模块。两者对应关系可以有三种形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并将同类模块赋予等值,给予等值学分。学徒在企业参加的培训,如与职业教育要求的学习模块一致,就可实现学分的有效转移,从而避免重复学习,表2即是职业素养模块对接的情况。

(三)搭建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平台,实现校企学分认定与转换

1.搭建“学分银行”管理平台。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開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设立学分银行。[15]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学分转换互认,鼓励高校向行业企业购买创新创业、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16]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度实施教务、学籍等的改革,通过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制度创新,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17]采取“学分银行”的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学徒双身份引致的学分认定与转换难题,实现学分认定、转换与累积,最终兑换学历证书,为畅通学徒升学路径提供有力支撑。[18]“学分银行”模拟银行的储蓄功能,将学习者的正规和非正规学习的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进行认证、累积,并允许学分按一定标准兑换[19],学徒的技能证书、项目研究、专利申请、在岗培训等取得的学习成果,都可以转化为学分,存入“学分银行”账户。

2.存储学徒学习成果,实现学分认定与转换。学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学分:(1)选修职业教育课程获得学分;(2)企业培训与实践学分;(3)奖励学分。学徒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模块,考核合格获取学分,存入个人账户;学徒完成企业任务与参加等值课程培训,企业认定学分,提交学分银行平台,存入个人账户。此外,学徒技能证书、论文与专利、项目研究、竞赛获奖等成果转换为奖励学分,到学分银行管理系统转换学分,存入个人账户。“学分银行”的学分可实现零存整取,当总学分达到职业教育毕业要求总学分时,就可以申请学历证书,“学分银行”学分认定、互认与转换,见图2。

(四)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双导师”队伍对接

只有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双导师联合传授的途径,才能提高学徒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养的实效。由校内“双师型”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要保障。(1)组建职业院校导师队伍。主要由“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校内课程教学、学徒职业生涯指导、学徒顶岗实习等。(2)企业“师傅库”建设。企业推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为带徒师傅,按照岗位职业标准、技能要求规定的相关标准对徒弟进行实岗培养,传授经验并在思想方面进行指引。对企业师傅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学徒的数量及岗位要求,确定带徒师傅。(3)为了加强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校企互聘互派,共建教学团队。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实行双向挂职锻炼。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参与企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根据研究专长到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实践,积累实践经验。(4)切实落实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师傅待遇,将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明确企业带徒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并进行年度考核,师傅享受带徒津贴。(5)为“双导师”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校内导师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等优于企业师傅,但是欠缺企业生产与管理一线的实践技能,企业师傅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与技术技能的高水平无可置疑,但教育理论、教学技巧等有待提高。因此,需创造良好的带教环境,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来提高“双导师”的带教育人能力。

综上所述,将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成一个有机体系是落实十九大重要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突破点。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有效融合,推动了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解决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境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课程模块和学分对接,实行“学分银行”的管理,可以有效实现学徒在岗培训等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得到企业和学徒的认可,是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SCOOT J L.Overview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4thed.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Inc,2008.

[2]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3,36.

[4]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36):1.

[5]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6] 黄露,朱海洋,宋立丹.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6.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Z].2014-08-25.

[8]王为民,启定.校企合作“壁炉现象”探究:马克思企业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7):54-61.

[9] 叶星,周扣娟.现代学徒制本土实践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教育评论,2017(12):32-35.

[10] 程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9):28-32.

[11] 李政,徐国庆.基于同素异形体结构原理的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8(4):77-81.

[12] 关晶.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13] 袁暋,许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7.

[14] 杨士连,于泽元.岗课融通:现代学徒制的意蕴及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18(1):63-67.

[15]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Z].2015-10-19.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 -12 -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17] 李小鲁.新时代新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7-12-12(9).

[18] 宋立丹,杨宇.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研究——兼论协同视角下学分银行建设[J].职教通讯,2017(28):71-76.

[19] 熊惠平.“学分银行”的信贷运行机理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34-36.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put forward "perfect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re juxtaposed, and put both of them integrate as a system closely.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key point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should take the conditions and ways of integration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by setting up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dock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ule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module, building a unified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equivalent certification platform, realizing the recognition and convers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redit, establish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double tutors" team to carry out practical operation.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 training; integration

[責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企业培训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企业培训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的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