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主题教研模式的实践环节探析

2019-07-16鲜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全实践环节

摘  要:“三全”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在课堂观察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进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要素,引导教师围绕某一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探究的活动。研究三全主题教研模式的实践环节,有助于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

关键词:“三全”主题教研;实践环节

作者简介:鲜兰,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湖北 武汉 43007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99-03

一、何谓“三全”主题教研

“三全”主题教研是“三全”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在课堂观察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进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要素,引导教师围绕某一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探究的活动。

“三全”主题教研是课例研究方法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运用,开展“三全”主题教研的目的是让教师在研中全面提升素养,在研中形成团队合作学习的研究文化,是站在改进教师教学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开展研究的一种方式。

“三全”主题教研具有全员参与性、全程研究性、全员受益性等特征。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从确定研究问题开始,在备课设计中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施中进行观察研究,观察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效解决,还要研究总结出一般解决问题的规律,研究后教师要将这个规律带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实践验证,再提出新的问题。所以,这种教研的模式使研究贯穿到教研前、中、后,贯穿到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一种全程研究。这种研究需要所有组员都参与,进行合作观察分析完成,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研究。这种研究所形成的成果,可为所有教师所用。教师通过参与研究获得发展,使全体教师受益。这种教研模式解决了教研无研究性、教研一言堂、教研无思想碰撞的问题,提高了教研活动的研究性和实效性。

二、“三全”主题教研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三全”主题教研以“以人為本”的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高度关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职业生活方式的变革,高度关注学校教师发展环境优化、新型教研文化和精细管理文化的建立,高度关注主题教研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全员性,让主题教研发挥引领、服务、保障、激励全体教师发展的作用,让主题教研过程成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过程。

持续有效地推动学校开展主题教研,建立全面系统有效的“三全”主题教研体系,将以人为本思想、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促进教师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校本教研活动及管理中,从而创新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机制、研究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融学习、研究与工作为一体的民主、开放、合作的新型教研机制和教研文化,形成多元化的校本教研格局,保障主题教研能够持续有效开展,最终实现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提升,实现学校文化的再造和学习型学校创建的总目标。

三、“三全”主题教研的实施环节

组织实施三全主题教研可按以下环节进行:收集和确定问题(调查学情或教情)→学习并研讨解决措施→设计试验教学方案与观察量表→实施并观察→研讨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研讨→循环至问题解决→形成经验成果。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如下。

1.收集和确定研究问题。活动前,组长要收集整理本组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需要研讨的共性问题,该问题要明确具体。江陵中学的做法为解决收集和确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操作经验。他们提出了产生问题的五个渠道:学生问卷、教师困惑、集体备课、教学现场以及学习交流。把从以上方面搜集的问题加以整理,提炼出学期或学年的教研主题。提出问题的六个方面: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发现问题的五个方面:基于问题意识的主题教研,多问“为什么”;基于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抓住“为什么”;基于问题解答的个别学习,回答“为什么”;基于问题分析的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基于问题归纳的教学小结,反思“为什么”。

2.围绕问题学习研讨。组织学习活动要学研训结合,组长要收集或发动大家收集与解决本问题有关的学习材料,组织大家在研究前学习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章,并在学习后进一步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研究活动,在学习中发现共性问题,学习理论,讨论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运用、迁移、重组、创新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开展以改进设计为导向的学习研究活动,学习设计实践方案、检测方案;开展以实践跟进为导向的学习研究活动,包括个人实践行为跟进、小组实践行为跟进、全校实践行为跟进;开展以解决问题经验集约化总结提炼为导向的学习研究活动,建立学习研究团队。

3.确定研究载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组内研讨选择所授学科内容和授课人。授课教师先独立备课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全组教师再集体研究教学设计中运用的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是否科学合理。全组教师在授课教师个人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所授学科内容及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研究教学设计,或组织开展一人一课多轮,多人一课多轮的方式改进教学设计,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课堂教学结构。

4.设计研究活动方案。每次活动都要做好预设和计划,设计好教研活动方案、教学方案、观察工具,在活动前一到两周发给参加活动的人员。教研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教研主题、教研时间、教研地点、教研目的目标、教研人员及分工安排、教研准备(学习材料、教学设计、观察量表)、教研过程安排(聚焦问题、课堂教学展示与观察、现场研讨、专业引领)。组长要安排好观察、照相、摄像、记录人员,要根据观察任务和观察内容特点对组内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保证每人都有明确的观察任务。

5.研究观察工具。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组织全组教师围绕观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设计观察表。教师要研究确定观察的形式、对象和内容,设计观察工具过程中要学习设计观察工具的方法,不断完善观察工具,使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为研究解决问题服务。

6.课堂观察。学校给老师提供最真实的常态课堂教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观摩研究课,并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要注意课堂观察的严谨性和实效性,要有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情况的观察任务,还要有对个别学生的典型行为观察任务。教师要做好真实翔实的记载,观察收集的信息,要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

7.分析整理观察信息,提出观察结论。各观察小组汇总观察信息、讨论形成本组的观察结论,确定主辅发言人。

8.合作研讨分析。研讨前授课教师要做课后反思,授课教师反思要围绕本节课拟解决问题的解决情况、方法运用情况展开思考。组长要组织全体人员围绕问题解决的有效性进行讨论交流,各观察小组代表发言并相互讨论。研讨要有准备,在组织老师开始讨论前,应要求每个教师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研讨中要避免聊天式的研讨或泛泛而谈。每次研讨都要尽可能地形成一定的共识或总结出适宜大家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策略和规律。

9.专业引领提炼规律。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和组长要参加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管理者和组长在专业引领中要指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方法,对讨论中的观点和经验进行归纳提升,对实践行为进行理论链接。通过专业引领帮助教师形成一定的共识,或总结出适宜大家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律,提高教研实效性。学校要尽量组织其他教研组的教师参与观察,让这个组引领其他组,以便推动全员参与学习、研究。

10.研讨活动后的反思研究。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的反思要围绕本次教研目的、组织方法与过程、操作要求与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反思。参与研究的所有教师都要撰写参加此次主题教研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还要完成研讨纪要、教学设计、教学叙事和反思等资料整理,并提交教研活动反思和完善制度的建议。教研组长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再观察、再研讨,直到问题解决。最后撰写本次教研活动案例和课例,撰写时要围绕问题的产生、解决过程、解决效果展开,并进行反思。学校教科室要在活动完成后,及时将上述材料收齐,整理装订成册建档备检查和备借阅学习。

11.定期开展评估。学校可成立评估小组或委托教科室,对三全主题教研组织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如通过全员投入的情况,评价教科研室工作和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针对性及功能发挥的程度。评价三全主题教研实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师主动参与度、教研活动频次、合作程度;教科室与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研组、教师和教师是否建立了经常性的深度合作,是否有共同研究改进的典型课例;是否建立了一套制度和激勵机制、导向机制、保障机制,使教研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中心。

“三全”主题教研模式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学校来说,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和艰辛的改革实践过程。如何持之以恒地运用“三全”主题教研模式开展校本教研,彻底改变所有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运用模式、改进模式,让模式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都还有待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去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5-9.

[2] 门秀萍.有效上课[M].北京:光明出版社,2009.

[3] 马丽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历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三全实践环节
“三全”管理,走进德育教育阳光地带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导游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探讨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高职制药与生物类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