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早期治疗效果观察

2019-07-13欧阳建安李康养惠明李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关节镜

欧阳建安 李康养 惠明 李瑛

【摘要】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早期治疗效果。

方法 90例肩袖大型撕裂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排缝合技术治疗, 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屈度、体外侧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 两组患者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实验组前屈度(146.66±15.32)°、体外侧旋度(31.22±5.30)°均大于对照组的(121.30±10.39)、(24.31±4.20)°, VAS评分(2.60±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06)分, UCLA评分(87.64±1.60)分高于对照组的(70.60±1.6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肩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关节镜;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肩袖大型撕裂;肩关节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37

肩袖大型撕裂常由外力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引起[1]。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2]。本文旨在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的早期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肩袖大型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实验组中26例, 女19例;年龄53~78岁, 平均年龄(69.54±3.77)岁;致伤原因:高處坠落25例, 车祸20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9.19±3.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为24例, 车祸为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探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组织审核批准。纳入标准[3]:经CT检查确诊为肩袖大型撕裂者;无手术禁忌证者;患者及其家属已获得知情权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性心、肺、肾、肝合并疾病者。排除标准:盂肱关节炎、臂丛神经损伤、肩袖修补史、小型撕裂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双排缝合技术治疗, 具体方法:结合患者骨质等情况采用2枚直径≤5.0 mm的排带线锚钉置入软骨1cm处边缘, 使用缝合钩将线穿过肌腱, 打内排锚钉结前, 在肱骨大结节出置入2枚锚钉, 把缝合线一端穿过四类肌腱外缘, 对外排锚钉的缝合线打结, 在以水平褥式打结内排缝合线。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2. 2 实验组 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 具体方法:术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采用记号笔标记出关节镜的手术入口, 标记锁骨、喙突、肩缝等位置。协助其以健侧卧位, 患侧前屈30°、外展65°牵引。从患者肩峰下间隙穿刺锥以钝性穿刺进入组织关节腔, 使用6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中, 拔除穿刺锥, 置入关节镜, 观察观察肩甲下肌、肱二头肌、关节囊等组织, 找到破裂的肩袖, 清理破裂肩袖组织, 充分暴露出肩袖足印区域, 使用探钩确认撕裂程度。结合患者骨质等情况使用直径2枚直径≤5.0 mm的排带线锚钉置入软骨1 cm处边缘, 锚钉间隔1.5 cm, 距离肩袖断裂边缘1 cm处过线, 分别选用内排锚钉上的一根线以双滑轮方法在通道外做5个打结固定, 牵拉2根缝合线另一端固定在冈上肌腱缘, 并且将2根缝合线尾端固定在肱骨大结节外缘1 cm处, 压紧肩袖断端在肱骨大结节骨床上, 最后将2根合线另一端做5个打结固定。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UCLA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关节进行评分, 包含功能恢复程度、运动能力等,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越高[4]。以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总分为10分, 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5]。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再次撕裂及血肿。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对比 术前, 两组患者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实验组前屈度(146.66±15.32)°、体外侧旋度(31.22±5.30)°大于对照组的(121.30±10.39)、(24.31±4.20)°, VAS评分(2.60±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06)分, UCLA评分(87.64±1.60)分高于对照组的(70.60±1.6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肩袖大型撕裂常由外力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引起, 早期治疗与功能康复锻炼是改善肩关节功能的关键[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 两组患者前屈度、体外侧旋度、VAS评分、UCL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实验组前屈度(146.66±15.32)°、体外侧旋度(31.22±5.30)°均大于对照组的(121.30±10.39)、(24.31±4.20)°, VAS评分(2.60±1.26)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06)分, UCLA评分(87.64±1.60)分高于对照组的(70.60±1.6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双排缝合技术。与传统双排缝合技术相比,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通过结合关节镜充分牵拉回缩肌腱, 将肩袖覆盖在足印区域后在体外进行打结固定, 充分重建冈上肌足印, 降低肌腱单元负荷, 从而提升肌腱与大结节的愈合能力, 降低肩袖再撕裂率, 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与尽早进行功能康復锻炼[7-10]。

综上所述,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肩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平, 敖英芳. 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21例回顾性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 35(2):137-140.

[2] 张磊, 马佳, 刘劲松. 老年人肩袖损伤特点及关节镜手术中期疗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6):525-528.

[3] 潘界恩, 黄成龙, 蔡震海, 等.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早期疗效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2):49-52.

[4] 陈刚, 潘界恩, 黄成龙.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中大型肩袖全层撕裂.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9):823-827.

[5] 江长青, 任士友, 肖德明, 等. 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撕裂疗效比较Meta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 2016, 18(1):32-38.

[6] 郑鸿, 赵甲军, 谭宏昌. 关节镜下缝线桥与传统双排技术修复全层肩袖撕裂的比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9):806-809.

[7] 管涛.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线桥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16例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9):1575-1576.

[8] 李良军, 丑克, 何志勇, 等. 肩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观察.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10):1077-1081.

[9] 张翀, 朱明生.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1):82-83.

[10] 刘玉雷, 敖英芳, 闫辉, 等.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中期疗效.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5, 3(4):219-226.

猜你喜欢

关节镜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系统对急性膝关节损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